始
出
西
直
门
策
蹇
行
堤
上
四
十
里
暮
抵
碧
云
禅
寺
宿
颙
上
人
方
丈
中
尘
氛
翳
京
洛
,
客
子
悲
途
穷
。
芒
鞋
出
西
郊
,
陡
觉
万
虑
空
。
垂
杨
四
十
里
,
长
堤
跨
游
龙
。
蹇
驴
负
破
帽
,
泠
然
若
乘
风
。
平
湖
漾
明
镜
,
匝
岸
纷
芙
蓉
。
源
穷
见
大
陆
,
平
野
罗
千
松
。
环
青
障
冥
漠
,
积
翠
摩
穹
窿
。
嵯
峨
众
山
顶
,
忽
睹
金
银
宫
。
碧
云
际
天
出
,
气
势
何
其
雄
。
栏
杆
冒
白
日
,
栋
宇
凌
秋
空
。
飞
泉
绕
重
砌
,
漱
玉
声
玲
珑
。
浮
云
出
深
涧
,
映
树
明
遥
峰
。
山
厨
积
古
雪
,
石
梁
卧
长
虹
。
始
知
五
浊
界
,
咫
尺
蓬
莱
通
。
吾
将
结
茅
屋
,
一
杖
时
过
从
。
徘
徊
不
成
梦
,
静
夜
闻
微
钟
。
写景
抒情
山水
禅寺
住宿
五浊界
蓬莱
闲适情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西郊出发,行至碧云禅寺的旅程。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沿途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既有对尘世烦恼的逃避,也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首句“尘氛翳京洛,客子悲途穷”点明了旅程的背景,京城笼罩在尘埃之中,旅人感到道路的尽头是无尽的悲伤。接着,“芒鞋出西郊,陡觉万虑空”表达了诗人摆脱尘世烦恼,心灵得到净化的过程。他穿着芒鞋,走出西郊,顿感心中万念俱空。“垂杨四十里,长堤跨游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四十里的垂杨林与蜿蜒的长堤相映成趣,仿佛一条游动的龙。接下来,“蹇驴负破帽,泠然若乘风”则通过骑驴的形象,进一步渲染了旅途中的轻松与自由。“平湖漾明镜,匝岸纷芙蓉”写出了湖面如镜,岸边荷花盛开的景象,美不胜收。“源穷见大陆,平野罗千松”则展现了广阔的平原上,千松林立的壮观景色。“环青障冥漠,积翠摩穹窿”描绘了群山环绕,翠绿的山峦直插云霄的壮丽景象。“嵯峨众山顶,忽睹金银宫”则是对山顶宫殿的奇妙想象,仿佛仙境一般。“碧云际天出,气势何其雄”赞美了天空与大地相连的壮阔景象。“栏杆冒白日,栋宇凌秋空”描绘了阳光照耀下的建筑,显得格外高大。“飞泉绕重砌,漱玉声玲珑”则通过飞泉的清脆声音,展现了水的灵动之美。“浮云出深涧,映树明遥峰”描绘了云雾从山谷中升起,映照在树木和远处的山峰上。“山厨积古雪,石梁卧长虹”则通过山间的雪景和横跨溪流的石桥,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始知五浊界,咫尺蓬莱通”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认为即使是尘世的烦恼之地,也能与仙境相通。最后,“吾将结茅屋,一杖时过从”表达了诗人想要在此地定居的愿望。“徘徊不成梦,静夜闻微钟”则以夜晚的钟声结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猜您喜欢
三学院(其一)
宋·王投
精蓝本是真人宅,叠嶂今名释子山。绿树不妨丹鹤下,白云常伴老僧閒。无风木任秋蝉荫,积雨庭多石藓斑。儒客坐来除俗态,暮钟飞出望归还。
山亭独坐用前韵遣兴四首(其一)
明·谢迁
白云生处一僧还,清磬泠泠杳霭间。蜂采野花归洞窟,鹿寻芳草过溪湾。眼前往事真成梦,身外浮名得自閒。吾爱吾庐春睡足,逢人漫说畏途艰。
游天龙寺和同庵简禅师壁间韵
明·邓林
天龙寺里谒如来,绀殿重扃逶迤开。白傅顿成香火社,东坡犹记妙高台。宝山愿力随缘结,尘世清心到此灰。吟罢倚阑閒纵目,长江东去鹤飞回。
凤山禅寺
宋·徐梦发
百役红尘吏,过门一解鞍。频来无事干,孤坐有山看。留月不掩户,招风长倚栏。马嘶催去路,吾道尚盘桓。
和韵答梁修撰(其二)
明·金幼孜
煇煇旭日照高台,暖气还从上谷回。香雾细薰池上草,红霞低映水边梅。故人病起耽诗句,羁旅豪来纵酒杯。总道残年霜雪少,春光先已到蓬莱。
闲居自述
宋·陆游
自许山翁懒是真,纷纷外物岂关身。花如解笑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净扫明窗凭素几,闲穿密竹岸乌巾。残年自有青天管,便是无锥也未贫。
海昌八咏(其一)海门洪涛
明·胡奎
一花初起白龙堆,万骑长驱石壁开。碧海有山都是雪,青天无雨只闻雷。秋高鸿鹄排云去,夜静蛟龙出穴来。借问乘槎向何处,五云咫尺是蓬莱。
满庭芳(其一)
宋·沈蔚
柳与堤回,桥随波转,望中如在蓬莱。水禽高下,烟雾敛还开。认是仙翁住处,都不见、一点尘埃。壶天晚,清寒带雪,光景自徘徊。高才。廊庙手,当年平步,直到尧阶。况今朝调鼎,尤待盐.....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