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
兴
邑
廨
石
刻
(
其
二
)
我
田
我
地
,
我
桑
我
梓
。
只
知
百
里
,
不
知
千
里
。
我
饥
有
粮
,
我
渴
有
水
。
百
里
之
官
,
得
人
生
死
。
孤
儿
寡
妇
,
一
张
白
纸
。
入
著
县
门
,
冤
者
有
理
。
上
官
不
嗔
,
民
即
欢
欣
。
上
官
不
富
,
民
免
辛
苦
。
生
我
父
母
,
养
我
明
府
。
苗
稼
萋
萋
,
曷
东
曷
西
。
父
母
之
乡
,
天
子
马
蹄
。
田园
亲情
母爱
地方文化
颂德
赞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田园生活和社会秩序,表达了对简单而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公正官府的期盼。诗人通过“我田我地,我桑我梓”这样的开篇,勾勒出一幅自给自足的农家景象,其中“只知百里,不知千里”则表明了作者对于狭小而安稳生活的偏好。在接下来的“我的饥饿有粮食解决,我的渴望有水源”,诗人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生活方式的满足与充实。紧接着,“百里之官,得人生死”一句,揭示了基层官员对民众命脉息息的重要性,而“孤儿寡妇,一张白纸”则暗示着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存在及其需要得到关怀和救助。诗歌后半部分,“入著县门,冤者有理”表明了官府对于民众申诉的公正处理,同时“上官不嗔,民即欢欣;上官不富,民免辛苦”则是对理想官员素质的一种描绘,强调了领导者的德行与民众福祉之间的密切关系。最后,“生我父母,养我明府。苗稼萋萋,曷东曷西。父母之乡,天子马蹄”一段,不仅是对养育之恩的感念,也象征着诗人对于故土和皇权的尊崇。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平实淡雅的语言展现了一个和谐、公正且充满生机的社会图景,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理想化乡村生活与政治理念的一次美好表达。
猜您喜欢
宫词百首(其六十三)
唐·和凝
圣主躬耕在籍田,公卿环卫待丰年。五风十雨馀粮在,金殿惟闻奏舜弦。
田家谣
宋·陈造
麦上场,蚕出筐,此时祇有田家忙。半月天晴一夜雨,前日麦地皆青秧。阴晴随意古难得,妇后夫先各努力。倏凉骤暖茧易蛾,大妇络丝中妇织。中妇辍闲事铅华,不比大妇能忧家。饭熟何曾趁.....
除夕
明·陈鉴(用明)
秦皇山北梅蕊新,展武城西江水春。白发椒花一杯酒,清朝泉石百年身。杖藜健在何妨老,茅屋閒多不厌贫。此夕盘筵共儿女,江湖应有未归人。
咏利城山居
魏晋·支遁
五岳盘神基,四渎涌荡津。动求目方智,默守标静仁。苟不宴出处,托好有常因。寻元存终古,洞往想逸民。玉洁箕岩下,金声濑沂滨。卷华藏纷雾,振褐拂埃尘。迹从尺蠖曲,道与腾龙伸。峻.....
代简答府尊林先生庆老母生日
明·陈献章
有母年龄暮,逢辰喜惧深。多仪安敢却,揣分故难任。锦段拈香拜,仙醅洗?斟。独惭非节孝,未了百年心。
题敬荣堂
宋·李柘
周君筑室东南隅,训友仲季勤诗书。求名于我我不语,为君邈取棠棣图。棠棣诗成喻恩义,郑氏笺诗寓深意。上华下萼两相扶,枝干光华能覆庇。兄弟本是同枝生,譬诸华萼齐敷荣。蔓草难图段.....
余尝过一山邻老而嗜花红紫映户弄孙负日使人不复知有城居车马之闹赠以诗
明·陈继儒
有个小扉松下开,堂前蔬药绕畦栽。老翁抱孙不抱瓮,刚欲灌花山雨来。
内子生日(其一)
宋·项安世
去岁亲前捧寿杯,如今万里独西来。遥知此日怜儿妇,应抚南枝问雪梅。百尺灯山初转眼,一卮春酒欲酡腮。愿言尊幼俱彊健,归著斑衣伴老莱。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