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
前
井
公
署
在
山
上
,
凿
泉
深
且
清
。
一
杯
水
溜
满
,
六
月
火
云
生
。
利
物
诚
堪
拜
,
投
钱
恶
近
名
。
饮
之
何
以
报
,
官
况
与
诗
情
。
山水
写景
夏天
怀古
抒情
感恩
赞美公署
情感表达
官场
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中公署风光。开篇“公署在山上,凿泉深且清”两句,设定了整个诗的意境,山上的公署环境清新,凿出的泉水清澈见底。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也暗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接着“一杯水溜满,六月火云生”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意境。水溜满是一种充盈而不过度的状态,而六月的天气本应炎热,但这里却只字不提烈日,只说“火云生”,或许是诗人特有的感受,也可能是在描绘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下面“利物诚堪拜,投钱恶近名”两句,则是对世态的一种批判。诗人通过对待物接物的不同态度,表达了对名利不屑一顾的态度。“堪拜”和“近名”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诗人的高洁品格。最后,“饮之何以报,官况与诗情”两句,是诗人在享受泉水之余,对生命中的得失与感悟的表达。这里的“饮之”指的是饮用泉水,而“何以报”则是在探讨这种清净生活的意义。“官况”可能是指公署的职务状态,“与诗情”则是将个人的情怀和对自然美好的欣赏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寄托。整首诗通过对山中泉水的描写,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追求清净脱俗生活的理想。
王禹偁
670首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猜您喜欢
江南好·寄海升六弟
清·张秀端
长相忆,三楚旧游时。一舸倚蓬看碧岫,双柑携酒听黄鹂。绕膝共娱嬉。
和江民表韵
宋·陈瓘
传老东山水上浮,玄沙六月雪重裘。旧来消息今何在,千里桐江月满楼。
次韵德孺新居病起
宋·黄庭坚
潭潭经略府,寂寂闭门居。京洛圣贤宅,江湖鱼鳖潴。官如一梦觉,话胜十年书。稍喜过从近,扶筇不驾车。
彭蠡湖中望庐山
唐·孟浩然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黤黕凝黛色,峥嵘当曙空。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淮.....
江山访道为王古心赋
明·刘泰
悠悠云水送舟车,历遍江山万里馀。东拜孔林瞻圣表,南寻禹穴探神书。柳花扑盖春深后,芦叶侵篷月上初。一笑归来心领会,无穷乐趣有谁如。
依韵和仲庶省壁画山水
宋·司马光
画工执笔已心游,稍稍蘅皋引杜洲。堆案烦文犹倦暑,满轩新意忽惊秋。天生贤者非无谓,官遇明时未易休。正恐怒飞朝暮事,丹青难得久淹留。
侍宴诗
南北朝·王僧孺
丽景属春馀,清阴澄夏首。交枝隐修径,回流影遥阜。徙帷轹轻筠,移銮拂高柳。去矣劳茂绩,勉哉报嘉诱。小臣良不才,涓尘愧所守。何用胜雕斫,譬木良如朽。
水龙吟二首(其二)
清·高士奇
晓峰新翠飞来,锦帆半波春江楫。恰才回首,碧罗天净,弱云微抹。咫尺苍茫,狂飙聚捲,怒涛喷雪。讶盆翻白雨,松林转黑。红一线,雷车制。如此风波怎去。急回船,渡头刚歇。野炉争拥,.....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