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
客
湖
上
家
兄
以
诗
见
寄
次
韵
答
之
归
装
欲
理
又
徘
徊
,
三
月
思
家
只
梦
回
。
滚
滚
湖
头
人
尽
去
,
刚
刚
秋
半
月
将
来
。
能
抛
山
色
如
眉
浅
,
忍
放
歌
声
似
玉
哀
。
丛
桂
料
应
难
共
把
,
登
高
犹
及
菊
花
开
。
写景抒情
秋天写景
怀乡思亲
登高怀人
写花
菊花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流芳所作的《久客湖上家兄以诗见寄次韵答之》。诗中描绘了诗人久居湖畔,思念家乡之情难以自抑,只能在梦中得以短暂的回归。诗人的思绪随着湖面上的人群渐渐散去,而一轮秋月即将升起,更添了几分孤独与寂寥。“归装欲理又徘徊”,表达了诗人想要整理行装返回家乡,却又犹豫不决的心情。这种矛盾的心理,是游子在外漂泊时常见的感受,既渴望回到熟悉的故乡,又对未知的旅途心存畏惧。“三月思家只梦回”,点明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时间和方式。三月,春意正浓,正是万物复苏之时,也是诗人内心最渴望回归的季节。然而,现实中的他只能在梦中暂时逃离现实,回到那个充满温暖与熟悉的地方。“滚滚湖头人尽去,刚刚秋半月将来”,描绘了一幅湖面波光粼粼、人影渐稀的景象,与即将来临的秋月形成鲜明对比。秋月的清冷与孤寂,似乎预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能抛山色如眉浅,忍放歌声似玉哀”,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山色如眉浅,象征着淡淡的忧愁;歌声似玉哀,则是诗人内心深处对远方家人的深切怀念。“丛桂料应难共把,登高犹及菊花开”,最后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丛桂虽美,却难以与家人共享;登高望远,尚可欣赏到菊花盛开的美景,但这份美景却无法与家人一同欣赏。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也寄托了他对未来团聚的期待。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李流芳
376首
书画家。一字茂宰,、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
猜您喜欢
送陈约甫知永丰
宋·叶适
四十未朝迹,三经绾县章。嫁频知子熟,医老悟身尝。菊趁行时色,梅催到日香。还欣肺气减,中热变为凉。
寄孟链(其一)
明·解缙
每到秋时只忆家,鉴湖秋水浸明霞。湖中莲子秋成实,粒粒凉心滴露华。
鹧鸪天(其二)
宋·黄庭坚
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环绕折残枝。自然今日人心别,未必秋香一夜衰。无闲事,即芳期。菊花须插满头归。宜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送落晖。
秋兴集古(其二)
明·申佳允
明月高秋迥,徘徊祗自知。凉风吹夜雨,摇荡菊花期。
寻北山友不值
宋·释文珦
山南山北住,来往共烟霞。午径行松叶,秋篱问菊花。叩门人不见,归路日西斜。应是孤云性,难教只在家。
二水闻角
宋·严粲
少日乡闾不解愁,閒听画角起谯楼。西风依旧阑干月,独自潇湘万里秋。
酬周公瑕见过
明·欧大任
相逢意气酒垆傍,薄宦宁知俸一囊。繁露书难追董相,醇醪交自得周郎。朝朝苜蓿年堪老,处处芙蓉秋可裳。且共扁舟公路浦,莼鲈吾亦忆江乡。
曹仁宪谨荣寿七言截句(其二)
清·张国才
当秋九月庆华筵,老圃黄花晚节妍。雨露如今逢圣世,栽培长此乐尧天。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