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家
乐
事
四
首
(
其
三
)
结
茅
茅
屋
两
三
椽
,
门
对
青
山
开
。
深
恐
秋
风
急
,
家
室
先
摧
颓
。
白
雪
理
庚
庚
,
昼
夜
手
编
排
。
昔
日
我
旧
居
,
轮
换
高
崔
嵬
。
一
朝
观
豺
虎
,
化
为
尘
与
灰
。
乱
定
返
乡
里
,
亲
自
除
草
莱
。
蜗
居
低
打
头
,
坐
卧
鸡
犬
偕
。
吾
侪
本
小
人
,
蓬
荜
分
所
该
。
昨
闻
圣
明
诏
,
亦
罢
建
章
台
。
广
厦
庇
孤
寒
,
空
存
杜
陵
怀
。
田园
怀古
情感
思乡
季节
秋
建筑
茅屋
亲情
战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回到乡间,重建茅屋,过着简朴生活的场景。首句“茅屋两三椽,门对青山开”展现了一幅宁静而自然的画面,茅屋虽简陋,却与青山相映成趣,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之美。接着,“深恐秋风急,家室先摧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担忧,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家园的深厚情感。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白雪理庚庚,昼夜手编排”这一细节,展现了他重建家园的决心和努力,即使面对困难也不放弃。“昔日我旧居,轮换高崔嵬”通过对比,强调了家园的变迁,以及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而“一朝观豺虎,化为尘与灰”则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家园被破坏的惨状,令人感伤。后半部分,诗人回到家乡,亲自清除杂草,重建家园,过上了简朴的生活。“蜗居低打头,坐卧鸡犬偕”描绘了新家的简陋与和谐,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满足。最后,“吾侪本小人,蓬荜分所该”表明诗人虽身处简陋之中,但内心充实,不以为苦。而“昨闻圣明诏,亦罢建章台。广厦庇孤寒,空存杜陵怀”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政策的认同,以及对社会公正和平等的渴望,希望国家能够关注贫困者,提供庇护。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回归田园、重建家园的过程,以及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猜您喜欢
江上逢史馆李学士
唐·韦庄
前年分袂陕城西,醉凭征轩日欲低。去浪指期鱼必变,出门回首马空嘶。关河自此为征垒,城阙于今陷战鼙。谁谓世途陵是谷,燕来还识旧巢泥。
单千兵还荆州
明·黎贞
昔挂彩帆来岭海,今佩紫绶还荆州。阃中诸将俱青眼,堂上双亲未白头。武略文韬三世业,长枪大剑平生谋。应使常何老宾客,海天云树思悠悠。
念奴娇(其二)
宋·石孝友
闷红颦翠,惜流年、忍对艳阳时节。白玉楼成人去后,两地音尘都绝。鸾鉴分飞,梦云零乱,欢意今衰飒。墨痕红淡,忆曾题遍红叶。须信后约难凭,臂啮鬟剪,也只成虚说。满眼凄凉无限事,.....
回首
清·卢德仪
忆昨避乱时,严冬彊就道。风尘猿鹤惊,寄庑何草草。虽曰非家乡,安居亦大好。谁知弥月间,入山恐不早。爨火断无温,雪冷前山皓。浮生四十年,两度干戈扰。生恐忧患多,朱颜不自保。回.....
西明寺威公盆池新稻
唐·唐彦谦
为笑江南种稻时,露蝉鸣后雨霏霏。莲盆积润分畦小,藻井垂阴擢秀稀。得地又生金象界,结根仍对水田衣。支公尚有三吴思,更使幽人忆钓矶。
徵招·送宋性存归吴门
清·陈维崧
一灯分做还乡梦,君今果然归矣。残月晓风天,暂挽君双袂。柳条今剩几。待折赠、沈吟无计。君到江南,定逢梅放,也应相寄。来夜白沟河,鸡声店、料尔早寒人起。谁念凤城边,有倚阑心事.....
除夕
明·陈鉴(用明)
秦皇山北梅蕊新,展武城西江水春。白发椒花一杯酒,清朝泉石百年身。杖藜健在何妨老,茅屋閒多不厌贫。此夕盘筵共儿女,江湖应有未归人。
逢王泌自东京至
唐·李端
逢君自乡至,雪涕问田园。几处生乔木,谁家在旧村。山峰横二室,水色映千门。愁见游从处,如今花正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