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日
与
杨
凝
崔
淑
期
登
江
上
山
会
有
故
不
得
往
因
赠
之
欲
从
携
手
登
高
去
,
一
到
门
前
意
已
无
。
那
得
更
将
头
上
发
,
学
他
年
少
插
茱
萸
。
节日
秋节
佳节
重阳节
情感
友情
写山
译文
想要与你一同登上高山赏景
刚到门口,心中却已没了兴致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朱放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与朋友共同参与重阳节(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九月初九)的郁闷情绪。诗中“欲从携手登高去,一到门前意已无”两句表明了诗人的强烈愿望和失望的情感,对于与朋友共度佳节的渴望在现实面前化为泡影。接下来的“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则是借用古代习俗——老人头戴花枝以示庆祝之意,以及历史上一些年轻才子插戴茱萸(一种香草)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风流倜傥。诗人这里是在感叹自己已不再拥有那样的激情与自由,无法像过去那样随心所欲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青春难以挽留的无奈和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于友情和美好生活无法实现的惆怅。
朱放
24首
[唐](公元七七三年在世)字长通,襄州南阳人。[唐](公元七七三年在世)字长通。生卒年均,约唐代宗大历中前后在世。初居汉水滨,后以避岁馑迁隐剡溪、镜湖间。与女诗人李冶,上人皎然,皆有交情。大历中,辟为江西节度参谋。贞元二年,(公元七八六年)诏举“韬晦奇才”,下聘礼,拜左拾遗,辞不就。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冬日同何似公伍国开有开暨仁伯弟定国安国侄驼山寻梅赋
明·李孙宸
昔曾京国看梅树,盘里疏条映雪清。一枝两枝移近案,四筵宾客酒同倾。尔时作客空相忆,梦魂几越驼山侧。驿使迢遥书寄稀,罗浮月冷无消息。自从休沐返林邱,赏心还逐旧同游。同游多住梅.....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次韵同年诸公环碧叙同年会(其一)
宋·陈造
天瓢挹注拱仙官,更阅诗仙锦绣端。离合不忘车笠誓,留传当并画图看。玄谭想有蛟龙听,得醉仍均客主欢。俛仰谪仙三百载,从知乐事继今难。
次李竹所先辈韵
元·朱晞颜
忆昔南宫角俊游,高名何事间陈楼。汉廷素擅无双誉,兰省今推第一流。吟策追随梅涧晓,书灯深窈竹房秋。遥知近注潜夫论,应是斯人可得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