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臻
师
二
首
(
其
二
)
苦
海
迷
途
去
未
因
,
东
方
过
此
几
微
尘
。
何
当
百
亿
莲
花
上
,
一
一
莲
花
见
佛
身
。
送别
哲理
写花
莲花
译文
在无尽的苦难中迷失方向,还未找到出路。
从东方算起,这样的地方又有多少呢?
赏析
这两句诗是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送臻师二首(其二)》。诗中的意境深邃,语言凝练,蕴含着浓厚的佛教色彩。"苦海迷途去未因" 这一句,通过“苦海”比喻世间的痛苦和困惑,“迷途”形容人在尘世中迷失方向。诗人表达了对脱离现世苦难、寻求心灵救赎的渴望。这里的“去未因”,则是指尚未找到解脱之道。接着的"东方过此几微尘",则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情境。“东方”在佛教中往往象征着光明与觉醒,“过此几微尘”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诗人可能在表达对世间短暂、瞬息万变的感慨。最后两句"何当百亿莲花上,一一莲花见佛身",则是诗人对于未来解脱的憧憬。在这里,“百亿莲花”象征着莲花座,即佛教中的极乐净土,而“见佛身”则是指在那种境界中能够亲睹佛陀的真身。莲花在佛教中象征清净和智慧,诗人渴望能登上这样一片纯洁之地,与佛陀相见。整体而言,这两句诗通过对比世间苦难与极乐世界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救赎的深切愿望。
李商隐
604首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猜您喜欢
赠人二首(其二)
唐·王建
多在蓬莱少在家,越绯衫上有红霞。朝回不向诸馀处,骑马城西检校花。
临发崇让宅紫薇
唐·李商隐
一树浓姿独看来,秋庭暮雨类轻埃。不先摇落应为有,已欲别离休更开。桃绶含情依露井,柳绵相忆隔章台。天涯地角同荣谢,岂要移根上苑栽。
踏云行·赠道人
元·王处一
砖瓦高行,冶炉妙性。琴棋书画妆銮并。錾锤绳墨与熏缝,接栽出药俱邀请。速踏云行,蓦山溪岭。长思仙路重相等。西江月下望蓬莱,逍遥乐处全真省。
再韵简菊坡
宋·郑清之
访梅长与寒角力,两鬓丝丝尚堪织。吊湘赋鵩强解事,长沙少年空太息。酷爱孤芳支岁寒,草木虽多懒求识。肥遁不为苍帝臣,白贲丘园义形色。风饕雪虐真养素,笑枕溪流漱寒石。请翻橘颂作.....
送李致远安远簿(其二)
宋·洪咨夔
与我迭知己,喜君初得官。时来宁论晚,身健莫辞难。访雪牵魂梦,停云寄肺肝。斯文元气在,努力好加餐。
送戴处士还卢州
宋·韩维
早识浮生妄,欣陪达士游。观心非本有,于法尚何求。煮茗林间寺,题诗湖上舟。还嗟别后夜,风雪拥貂裘。
送杨昱归省(其四)
明·杨士奇
前年南上省慈亲,旋侍严亲近此辰。富贵光荣皆外物,人生真乐是天伦。
送僧之庐山
元末明初·梵琦
简寂观中甜苦笋,归宗寺里淡咸齑。庐山面目分明露,衲子身心特地迷。秋到树头黄叶落,夜深峰顶白猿啼。参禅若也求玄妙,十万流沙更在西。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