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
发
崇
让
宅
紫
薇
一
树
浓
姿
独
看
来
,
秋
庭
暮
雨
类
轻
埃
。
不
先
摇
落
应
为
有
,
已
欲
别
离
休
更
开
。
桃
绶
含
情
依
露
井
,
柳
绵
相
忆
隔
章
台
。
天
涯
地
角
同
荣
谢
,
岂
要
移
根
上
苑
栽
。
写景
写花
秋天的
送别
情感的表达
思乡之情
自然植物
对友情的表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秋日的寂寞与离别之情。开篇“一树浓姿独看来,秋庭暮雨类轻埃”写出了诗人对那株紫薇花独自欣赏的景象,它在秋天的庭院里经受着细雨的洗礼,花朵依然保持着美丽而不为所动。这里,“浓姿”形容紫薇之美,而“类轻埃”则是对那细雨的描写,既表达了诗人对这静谧景象的欣赏,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接着,“不先摇落应为有,已欲别离休更开”诗人似乎在感叹紫薇之所以不轻易凋零,是因为它内在的坚韧与力量。然而,这种坚守也预示着一种即将到来的别离,这里“已欲”二字表露了诗人的预感和无奈。下片,“桃绶含情依露井,柳绵相忆隔章台”则写出了另一番景象。在这里,桃花的细枝(绶)似乎在含蓄地表达着某种情愫,而它与露水之间的关系,也许隐喻了诗人与所思之人的关系。同时,柳絮(绵)则被用来形容相互间的怀念,它们隔绝在章台两边,无法相见,这里章台不仅是物理上的隔阂,也象征着情感上的阻隔。最后,“天涯地角同荣谢,岂要移根上苑栽”则是一种对命运的质疑与无奈。诗人似乎在询问,为何自己和所爱之人都像是命运的玩弄物,被迫经历生离死别。这里“天涯地角”形容了世界的边际,而“同荣谢”则表达了一种共鸣,尽管如此,是否需要像移栽花木一样去适应环境、改变自己的根基呢?这个问题充满了诗人的无奈和对命运的不解。整首诗通过紫薇、桃绶、柳絮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难以长存,以及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系的脆弱和离别之痛。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面对自然和命运时的人类无力感。
李商隐
604首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