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水
秋天
咏物
写月
情感
思乡
月光
人的感受

赏析

这首元代诗人惟则的《登茅山天市坛四首(其四)》,描绘了夜晚在茅山天市坛登高望远的情景,充满了幽静与神秘的氛围。首句“郭仙清夜扣舷时”,以“郭仙”暗指古代传说中的仙人,通过“清夜扣舷”这一动作,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宁静致远的意境。夜晚的清冷与仙人的悠然自得相映成趣,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次句“万籁秋笙月一池”,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和谐。秋夜的风声、虫鸣等各种自然声音汇聚成一首美妙的乐章,与明月倒映在水池中形成的画面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美丽画卷。这里的“秋笙”不仅指自然界的声音,也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后两句“千载谁传灵凤曲,羽童吟作步虚词”,将主题升华至更深层次的思考。这里提到的“灵凤曲”和“步虚词”,分别代表了仙界的音乐与仪式,暗示了诗人对于仙界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然而,“千载谁传”一句,又流露出对传承与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的忧虑。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超凡境界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与传承的哲思,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作品。

惟则

54首
元僧。俗姓谭。得法于明本。辟吴城东北隅废圃为方丈,名师子林。又尝遁迹松江之九峰。工诗。有《师子林别录》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宿松树塘
清·和瑛
苍松傲雪青霄上,六尺方床对松放。清秋月照松间雪,雪月交光松心壮。四时盘错不改柯,夭矫虬龙茁无恙。忆自天戈西北指,大木斯拔疾雷将。旦旦伐之四十年,梁栋尽供都料匠。赖有相传不.....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