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许
子
礼
漕
湖
南
为
郎
端
有
望
,
漕
务
复
需
能
。
湖
外
频
无
岁
,
汉
傍
连
有
兴
。
足
兵
先
一
饱
,
化
俗
迟
三
登
。
时
到
湘
西
寺
,
高
台
得
暂
凭
。
离别
送别
赞美
山水
地点
湖南
怀古
情感
友谊
抒怀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嵲所作,名为《送许子礼漕湖南》。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远行的担忧。“为郎端有望,漕务复需能。” 这两句表明作者对于朋友即将展开的事业充满了期待,同时也强调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里的“端”字用得十分精妙,它不仅指物体端正,也隐含着对友人品格端方、为人的美好品质。“湖外频无岁,汉傍连有兴。”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平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映射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足兵先一饱,化俗迟三登。” 这两句则是对友人即将面临的旅途生活提出的祝愿。“足兵”指的是准备充分的人,“一饱”意味着满足、充实;“化俗”则指通过教育或其他手段改变民众的习俗和风气;“迟三登”则是希望友人能够有所收获,逐步实现目标。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朋友工作成效的殷切期望。“时到湘西寺,高台得暂凭。” 最后两句则描写了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时到”表明到了某个时间节点,“湘西寺”可能是指一种特定的地点或心灵寄托;“高台”象征着高瞻远瞩的视角和境界;“暂凭”则意味着短暂停留,享受片刻宁静。这里诗人似乎在表达,即使是在忙碌和奔波中,也要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寄托。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更透露出了一种超脱红尘、追求精神宁静的人生态度。
张嵲
662首
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猜您喜欢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袁守范君擢宪副九江赠以是诗
明·严嵩
歌襦棠郡留遗爱,建节霜台拜宠荣。此去威名庐岳重,向来风节秀江清。春城祖席维征骑,晓驿楼船动水程。别后相思何处所,烟消湓浦暮潮平。
送大巡吴公赴江西
明·尹台
银鞍骢马紫缨垂,赋别还同把玉卮。法从今朝辞日驭,使华若处驻霜麾。西江天净鱼龙水,南浦风凋鸟鹊枝。此去阳君随绣斧,应知白屋少颦眉。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唐·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
江上逢史馆李学士
唐·韦庄
前年分袂陕城西,醉凭征轩日欲低。去浪指期鱼必变,出门回首马空嘶。关河自此为征垒,城阙于今陷战鼙。谁谓世途陵是谷,燕来还识旧巢泥。
山谷流杯池
清·顾印愚
锁江亭中一杯酒,坐看江云自奔走。涪翁去后七百年,尚爱新诗满人口。我来戎州秋复春,却闭空斋卯还酉。逝将著屐访遗迹,偶厌褰裳涉清浏。谁令突兀忽眼前,乐事今朝古无有。横江绝壁栖.....
庸山诗为张庸庵赋
清·曹禾
安石揪枰陆羽茶,辋川山色镜湖花。尊前风月应无价,日草新诗付酒家。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