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灵
岩
寺
吴
王
避
暑
地
,
西
施
采
香
路
。
陵
谷
偶
未
移
,
山
川
尚
如
故
。
遗
宫
俱
泯
灭
,
轮
奂
乃
僧
户
。
梵
放
想
遗
转
,
考
槃
疑
簨
簴
。
繁
华
随
化
迁
,
歘
若
高
鸟
度
。
忧
勤
及
豫
怠
,
兴
隆
与
倾
仆
。
何
异
貉
一
丘
,
同
归
易
晞
露
。
平
湖
际
远
海
,
环
山
莽
回
互
。
涧
草
足
芳
菲
,
山
泉
多
沮
洳
。
昔
人
经
行
处
,
赏
会
今
已
屡
。
来
者
复
为
谁
,
将
亦
遵
往
步
。
新
故
更
递
代
,
一
往
复
何
故
。
日
暮
钟
磬
閒
,
聊
将
澹
吾
虑
。
怀古
山水
抒情
写景
哲理
写山
悼亡
感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灵岩寺时的所见所感和内心世界。开篇“吴王避暑地,西施采香路”便设定了历史悠久、自然美好的背景,吴王避暑之地与西施采香的情景交织,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接着,“陵谷偶未移,山川尚如故”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赞赏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尽管时间流转,但大自然的面貌依旧,给人以安稳之感。“遗宫俱泯灭,轮奂乃僧户”则是对过去王朝衰败后的遗迹进行描绘,这些曾经辉煌的宫殿现在只剩下残垣断壁,而僧侣们在此安居,体现了历史的沧桑和宗教文化的融合。“梵放想遗转,考槃疑簨簴”中,“梵放”可能指的是佛教梵文或梵钟,这里是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向往与思考,也反映了宋代社会对佛法的尊崇。“繁华随化迁,歘若高鸟度”则是一种哲理性的表达,世间万物皆为过眼云烟,就如同高飞的鸟儿一般超脱尘世,这也许是诗人对于生命和事物无常的一种感悟。“忧勤及豫怠,兴隆与倾仆”这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兴衰更替的思索,警示人们要珍惜当下,不应忘记过去的教训。“何异貉一丘,同归易晞露”中,“貉一丘”可能指的是貔貅,这里与“同归易晞露”相呼应,表达了万物共享自然之美,而不分贵贱的思想。接下来的几句:“平湖际远海,环山莽回互。涧草足芳菲,山泉多沮洳。”则是对灵岩寺周遭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通过对水、山、草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世界。“昔人经行处,赏会今已屡”表达了诗人对于前人足迹的追寻和对自然美景的不断欣赏,这种重复的行为也许是为了寻找内心的平静。“来者复为谁,将亦遵往步”则是一种询问,也可能是诗人的自我反思,对于游历的意义进行深刻的探讨。“新故更递代,一往复何故”这两句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历史轮回的感慨,新旧交替,但终究难以逃脱宿命。最后,“日暮钟磬閒,聊将澹吾虑”中,诗人在日暮时分,以寺庙中的钟声来抚慰自己的心灵,这也许是诗人对于生命和自然的一种最终的归宿与平和。
张嵲
662首
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