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宿
历史怀古
地方传说
咏史抒情
人物
道德赞颂

赏析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俞德邻所作,名为《宿高邮露筋》。诗中描绘了诗人午间出发,傍晚停泊于露筋祠附近的情景,通过舟人的指点和对祠内故事的叙述,表达了对古代女子高尚节操的敬仰与感慨。诗的开篇“午发淮子口,晚泊露筋北”,简洁地勾勒出行程的起始与结束地点,营造了一种时间流转的氛围。接着,“舟人指灵祠,欲语辄叹息”一句,不仅点明了目的地,也暗示了即将讲述的故事背后蕴含的情感与哀伤。随后,诗人通过“伊昔避乱初,女郎实英特”引出了故事的主人公——一位在乱世中表现出非凡英姿的女子。接下来的“行行侍丘嫂,日暮云气黑”描绘了她陪伴嫂子的场景,以及夜晚的阴暗氛围,预示着后续悲剧的发生。“嫂兮宿邻庄,我宁止路侧。我生虽不辰,秉身贵弗㥾”这一段,通过对比嫂子与自己的不同选择,展现了女子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品质。紧接着,“草深聚蚊虻,中夜纷鼓翼。吮血噆人肤,其毒甚沙蜮”形象地描述了环境的恶劣与危险,为女子的命运埋下伏笔。“女郎不肯顾,筋露身亦踣”是全诗的高潮,直接揭示了女子因坚守贞洁而遭受的不幸命运。最后,“至今是邦人,庙貌严血食。惜哉岁月深,姓氏不可识”表达了对女子及其事迹的怀念与惋惜,同时也强调了其精神的永垂不朽。“维士有百行,维女独四德。贞洁一以亏,姬姜徒国色”这一句,将女子的美德与传统女性的四德(即贞、孝、勤、俭)相提并论,突出了其人格魅力与道德价值。“所以古妇人,送迎不踰阈。嗟嗟露筋事,可为百世则”是对女子行为的肯定与赞扬,认为她的事迹可以作为后世的典范。“胡然世俗人,所重在倾国”则是对当时社会价值观的批判,指出人们往往过于看重外在的美貌与权势,忽视了内在的品德与精神价值。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女子贞洁守节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于道德品质的重视,同时也对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进行了反思与批评。

俞德邻

382首
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