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抒情
写景
抒情
隐居生活
人生哲理
四季自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乡间悠闲自在的生活场景,充满了宁静与淡泊的意境。首句“尘外江村野老家”,点明了诗人远离尘嚣,隐居于江边乡村的老家之中,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接下来,“穷年兀兀笑盘蜗”一句,以“笑盘蜗”自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虽身处简陋,却能自得其乐,不为外界所动的生活态度。“素琴横膝一尊酒,纱帽笼头七碗茶”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闲适生活。他或弹奏素琴,或品茗饮酒,生活简单而富有情调。这里通过“素琴”、“一尊酒”和“七碗茶”等细节,生动地刻画出诗人追求精神愉悦而非物质享受的形象。“编竹作桥看蚁渡,种花成坞听蜂衙”则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他利用竹子搭建桥梁,观察蚂蚁过桥,欣赏花朵盛开,聆听蜜蜂忙碌,这些日常的小事在他眼中都充满了乐趣和诗意。最后,“閒中自有经纶事,寄语时人莫笑哗”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他认为,在看似闲散的日子里,其实蕴含着治理国家、管理家庭的大智慧(经纶事),并以此劝告世人不要嘲笑这种看似平凡的生活方式。这既是对自身生活哲学的肯定,也是对社会上追求功名利禄风气的一种反思。整首诗通过对诗人日常生活片段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追求内心平和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精神。

俞德邻

382首
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猜您喜欢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江汉
明·蒋主孝
江汉同流接混茫,萧萧芦荻雁南翔。姓名不到公卿府,泉石喜游君子乡。青眼昔年羞阮籍,白头今日老冯唐。思乡怀古浑閒事,酾酒椎牛兴自长。
漫述
明·张乔
自怜孤韵不投时,懒学逢迎惹世嗤。笔墨有灵偏伴我,风花无力欲依谁。空宵卧病禅心进,幽梦侵愁瘦影知。得遇梁鸿与偕隐,百年宁负住山期。
重赋三高(其三)
宋·周南
千金孰与此身多,惭愧君王用已过。乞得头颅江海去,一生辛苦几渔蓑。
李嵩四迷图
明·袁华
四迷粉图谁手写,乃是钱唐之李嵩。嵩当三朝应奉日,点染人物犹精工。建炎己后和议定,岁聘杂沓金源东。自兹民不识戈甲,江南花柳春融融。宽衫大帽脩眉翁,低头高揖身鞠躬。柳娘缓带竟.....
山居为柯定安
明·李本
四百青山障俗氛,数家鸡犬自相闻。茆檐低碍岩前石,木榻高栖雨后云。晚径樵归凭鹿引,秋林果熟与猿分。从来懒入桃源市,自酿松花日半醺。
田家杂诗(其三)
清·戴鉴
北风吹寒林,田庐夜熏鼠。瓮牖镫火红,团栾聚儿妇。老翁调幼孙,蹲鸱半宵煮。人间无欢场,即此是乐土。东城有达官,簿书日劳苦。到老不归田,何异在网罟。
山中答客问
元末明初·王冕
人间尘土苦歊烦,林下清风六月寒。夜半酒醒方脱屐,日高眠起不簪冠。坐看游蚁巡危磴,静听閒花落古坛。老我自无轩冕意,寻常岂是傲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