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
光
山
色
楼
口
占
四
首
(
其
三
)
秧
地
已
是
三
时
雨
,
草
阁
风
生
五
月
凉
。
薝
卜
开
花
浑
似
雪
,
枇
杷
著
子
已
全
黄
。
写景
咏物
写山
写水
写草阁
写季节
夏天
写果
枇杷
抒情
赏析
这首元代诗人于立的《湖光山色楼口占四首(其三)》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生动画面。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展现了雨后秧田的清新与生机,以及五月草阁中微风吹来的凉爽。通过薝卜花与枇杷果的对比,不仅渲染了季节的更替,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变化。“秧地已是三时雨”,开篇即以“三时雨”点明时节,雨后的秧田显得格外清新,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草阁风生五月凉”,五月的微风从草阁中吹过,带来了一丝凉意,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氛围。这两句诗通过雨后与风中的景象,勾勒出一幅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接着,“薝卜开花浑似雪”,薝卜花盛开,洁白如雪,与周围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自然界的美丽与纯净。“枇杷著子已全黄”,与之相对的是枇杷果实已经成熟,由绿转黄,预示着丰收的到来。这两句诗通过薝卜与枇杷的对比,不仅描绘了季节的变化,也寓意着自然界中生命的循环与成长。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湖光山色楼口占四首(其三)”这一题目,可以感受到诗人站在湖光山色之间,即兴创作,捕捉到自然界的瞬间之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猜您喜欢
次李竹所先辈韵
元·朱晞颜
忆昔南宫角俊游,高名何事间陈楼。汉廷素擅无双誉,兰省今推第一流。吟策追随梅涧晓,书灯深窈竹房秋。遥知近注潜夫论,应是斯人可得俦。
孤山
宋·谢翱
又冒晴丝向水涯,寒云冉冉护巾纱。能知绿鬓几回至,欲行黄冠此处家。已把掖垣等茅舍,不愁封禅对梅花。晚风吹袂过船去,看鹤上天冲碧霞。
离霅溪感事献郑员外
唐·吴融
足恨饶悲不自由,萍无根蒂水长流。庾公明月吟连曙,谢守青山看入秋。一饭意专堪便死,千金诺在转难酬。云沈鸟去回头否,平子才多好赋愁。
自天姥入石桥路虽险绝而气象殊胜殆非人境予将遥礼方广诸尊者偶成鄙句
宋·李光
晓入天台访石梁,萦纡岭路绕羊肠。溪田溢水层层落,岩壑经秋步步凉。花乳散瓯争供茗,瑞光腾彩竞拈香。心知未是真消息,方丈蓬壶共渺茫。
次韵东坡赏枇杷
宋·刘季孙
夏木有馀绿,山僧知胜春。日长寻卧榻,花落断游人。红旆来虽晚,清风到亦新。成林卢橘熟,翠羽杂金鳞。
王台驿
明·徐熥
古驿枕溪流,群山抱驿楼。滩声寒午梦,莺语动春愁。芳草王孙路,桃花渔父舟。白云与流水,相对共悠悠。
踏莎行·金盆沐发
元·王国器
宝鉴凝膏,温泉流腻。琼纤一把青丝坠。冰肤浅渍麝煤春,花香石髓和云洗。玉女峰前,咸池月底。临风细把犀梳理。阳台行雨乍归来,罗巾犹带潇湘水。
同陈养晦兵后过邑
宋末元初·戴表元
搜山马退馀春草,避世人归起夏蚕。破屋烟沙飞飒飒,遗民须鬓雪毵毵。青山几处杨梅坞,白酒谁家榉柳潭。休学丁仙返辽左,聊同庾老赋江南。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