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行
积
雨
归
途
始
霁
揽
辔
穷
登
降
,
阴
雨
遘
二
旬
。
但
见
白
云
合
,
不
睹
岩
中
春
。
急
涧
岂
易
揭
,
峻
涂
良
难
遵
。
深
林
猿
声
冷
,
沮
洳
虎
迹
新
。
始
霁
升
阳
景
,
山
水
阅
清
晨
。
杂
花
积
如
雾
,
百
卉
萋
已
陈
。
鸣
驺
屡
骧
首
,
归
路
自
忻
忻
。
写景
山水
写雨
写花
杂花
情感
励志
传赞
写鸟(猿
虎)
场景
归途
译文
手挽缰绳攀登高下,连日阴雨遇上了二十天。
只见白云缭绕聚合,看不见山中的春色。
湍急的溪流难以跨越,陡峭的道路实在难行。
深深的树林中猿声凄凉,低湿的地方虎爪印新鲜。
天气刚刚放晴,阳光升起在清晨的山水间。
各种花朵堆积如雾般密集,百草已经茂盛得有些陈旧。
马车频繁地扬起头,我心中欣喜归途在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连绵阴雨中翻越山岭的艰难过程,直至归途时遇到初霁天气,展现了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的深刻交融。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生动。“揽辔穷登降,阴雨遘二旬”开篇即营造了一种连绵不断、难以摆脱的情境,旅人在漫长的阴雨中上下山头,给人一种压抑感和不易的行走体验。“但见白云合,不睹岩中春”则通过对比手法,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界中季节变化的深刻观察,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心境——在阴雨中难以欣赏到春天的景象。接下来的“急涧岂易揭,峻涂良难遵”则描写了山路的险峻和行走的艰辛,这种自然形态与诗人内心世界的交响,为诗增添了深度。“深林猿声冷,沮洳虎迹新”中,“猿声冷”传达了一种孤寂感,而“虎迹新”则让人联想到野性与力量,两者并置,既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界的生机,也映射出诗人的孤独与对强者的尊重。“始霁升阳景,山水阅清晨”描述了一场初霁后的景致,阳光透过云层照耀大地,带来了希望和温暖,同时也是诗人内心状态的转变。“杂花积如雾,百卉萋已陈”则通过对春天花草的描写,展示了自然界复苏生机的一面,也许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希望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回忆。最后,“鸣驺屡骧首,归路自忻忻”中,“鸣驺”即是马儿的叫声,而“忻忻”则表达了一种满足和欣慰的情感。旅人在经历了艰难跋涉后,终于迎来了归途,同时内心充满了对家园的思念与期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场从阴雨到初霁,从艰辛到满足的心灵之旅。
韦应物
568首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中国唐代诗人。汉族。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猜您喜欢
天仙子·皋亭看桃花
清·佟世南
隐隐青山濛碧雾。小艇但随流水去。荒村何处问桃花,芳草渡。斜阳暮。一片红云遮去路。偏怪东风吹不住。点点胭脂飘细雨。人家疑在武陵源,花乱舞。莺乱语。只恐刘郎来又误。
桃花雨乐府一章寄翼之
元·吾丘衍
秦源春梦阳台晚,风散惊红作秋苑。闲阴碧树摇暖云,茸苔罗水香氛氲。蝶飞不湿烟绵路,吴娥怨涩鸾阶步。参差海羽双燕来,依微石舞潇湘回。
题梅轩
明·徐贯
绕屋寒芳绝点尘,笑看残雪挽回春。任渠时态姿容好,可似平生节操真。梦入罗浮香更远,诗成东阁兴偏新。吴公山下清如许,不减西湖放鹤人。
渔家傲·福建道中
宋·陈与义
今日山头云欲举。青蛟素凤移时舞。行到石桥闻细雨。听还住。风吹却过溪西去。我欲寻诗宽久旅。桃花落尽春无所。渺渺篮舆穿翠楚。悠然处。高林忽送黄鹂语。
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
唐·杜甫
北池云水阔,华馆辟秋风。独鹤元依渚,衰荷且映空。采菱寒刺上,蹋藕野泥中。素楫分曹往,金盘小径通。萋萋露草碧,片片晚旗红。杯酒沾津吏,衣裳与钓翁。异方初艳菊,故里亦高桐。摇.....
春日山居戏效松陵体六首(其四)
明末清初·王夫之
夭桃十树柳千条,诅雨迎晴意两消。活影玻瓈沈曲沼,吹香靺鞨糁平桥。游龙依藓红鳞密,鱼虎分波翠晕摇。莫厌溪声喧午梦,乘流初好泛诗瓢。
自青原回访敏叔几不相遇
宋·姚镛
晓汲三泉洗砚回,要看奇石立苍苔。骑驴应为寻诗出,放鹤还知有客来。一井清寒宜茗饮,千林黄落独梅开。他时老圃如能学,只乞山中橘本栽。
玉漏迟·记红桥故人春游
明·林鸿
惊鸦翻暗叶,桐花坠露,曲房新晓。蜡炬香笼准备,惜花起早。翠沼凝脂冰活,呵素手、衬妆初了。香径小。水溶溶,波暖正宜临眺。谁信造物无私,偏付与容华,称颦宜笑。更放花朝,日日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