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
事
戏
作
四
首
(
其
四
)
乌
啼
未
必
恶
,
麾
去
恨
不
早
。
鹊
噪
两
耳
聋
,
主
人
亦
言
好
。
安
知
一
喙
鸣
,
喜
戚
自
颠
倒
。
朝
来
群
鹊
噪
不
已
,
童
稚
无
知
助
吾
喜
。
群
鹊
自
与
乌
争
巢
,
慎
勿
喜
欢
真
误
尔
。
动物
写鸟
情感
喜乐
群聚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乌鸦与喜鹊之间的争斗,以及孩童的无知行为对主人情绪的影响,寓含深刻的生活哲理。首句“乌啼未必恶,麾去恨不早”,诗人以乌鸦的啼叫开篇,暗示乌鸦的叫声并非总是令人厌恶,但若能及早驱赶,或许能避免不必要的烦恼。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乌鸦的啼叫象征着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可能起初看似无害,但若不加以处理,可能会带来麻烦或困扰。接着,“鹊噪两耳聋,主人亦言好”描述了喜鹊的叫声,尽管喜鹊的叫声通常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能因为过于频繁而让人感到厌烦,就像“两耳聋”所表达的那样。同时,主人对喜鹊的评价也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看法的主观性,即使同样的声音在不同人听来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和评价。“安知一喙鸣,喜戚自颠倒”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事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观察者的角度和心境。一只小小的鸟鸣声,就能让人心情从喜悦转变为忧愁,反之亦然,这揭示了生活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后两句“朝来群鹊噪不已,童稚无知助吾喜”,通过孩童的无知行为,如对群鹊的持续鸣叫感到高兴,反衬出成人世界的复杂情感。孩童的单纯快乐与成人的深思熟虑形成对比,强调了不同年龄阶段对同一事件的不同反应。最后,“群鹊自与乌争巢,慎勿喜欢真误尔”以乌鸦与喜鹊争夺巢穴的故事结束,告诫人们不要因表面的快乐而忽视潜在的问题。乌鸦与喜鹊的争斗象征着生活中各种竞争和冲突,提醒人们在追求快乐的同时,也要警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探讨了生活中的复杂情感和事物的多面性,以及不同视角下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解读。
程俱
697首
诗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猜您喜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后雁字十九首(其七)
明末清初·王夫之
湘岸临潭帖,天山拓汉铭。为谁修楚史,自解注禽经。语雀羞刑牍,言鹦笑说铃。挥毫千里泻,腕脱不曾停。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行路难
清·冯班
自许直如绳,看君白如雪。一朝更变不似先,雾里看花云里月。梦中不悟君心异,言笑依依尚相悦。五更欲曙百鸟啼,玄鬓生丝泪成血。念君旧恩君岂知,万物荣衰各有时。君不见黄蜂阶下收残.....
清涟寺观鱼叠旧作韵
清·爱新觉罗·弘历
烟轻春雨后,暇值万几馀。载礼金光佛,因观青色鱼。生机盎翰墨,乐意映襟裾。怪底参军羡,还劳开士如。新题看㡧画,旧句读碑书。谩设重来约,犹今视昔欤。
上巳日作
清·爱新觉罗·弘历
良辰南苑畅登临,婉娩青春即渐深。蛾月一痕刚挂汉,莺时几树欲笼阴。悦怀诗境无边富,蓄眼韶光底用寻。猎罢佽飞陈马技,聊徵故事射华林。
宫怨
唐·司马扎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