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
雀
辞
安
公
安
公
。
冶
与
天
通
。
七
月
七
日
。
迎
汝
以
赤
龙
。
七夕节
民谣
祝福词
赏析
这首诗《赤雀辞》充满了神秘与浪漫色彩,是魏晋时期无名氏所作。诗中描绘了赤龙迎取赤雀的场景,充满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超自然现象的想象。“安公安公”,开篇便以“安”字开头,营造了一种平和、安定的氛围,随后的“公”字则赋予了某种神圣或尊贵的意味,为后续描述的神秘事件奠定了基调。“冶与天通”,“冶”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某种仪式或活动,与“天”相连接,暗示着人与自然、人与超自然力量之间存在着一种直接而深刻的联系。这种“通”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接触,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沟通与融合。“七月七日”,点明了时间,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七夕节,这一天被视为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充满了浪漫与期待。在诗中,选择这样一个日子作为事件背景,不仅增添了故事的神秘感,也暗示了某种特殊的意义或象征。“迎汝以赤龙”,“汝”指代的是赤雀,通过“赤龙”的形象来迎接它,既体现了对赤雀的尊敬,也展现了古人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之心。赤龙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赋予神力与威严,用其迎接赤雀,不仅增加了事件的庄重感,也暗示了赤雀自身具有非凡的特质。整体而言,《赤雀辞》通过简练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充满想象与神秘色彩的故事,表达了古人对于自然界的敬畏、对于超自然现象的好奇与向往,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赞美。
猜您喜欢
潇湘神(其二)
清·毛奇龄
邛竹枝。生古祠。丛丛峭壁鹧鸪啼。朝雨过来还暮雨,不知神女几时归。
滇南七夕歌忆升庵杨公因寄(其三)
明·朱曰藩
锦窠何必夺丘迟,毕竟还他蜀锦奇。近日锦官空擅巧,博南山下乞蛮姬。
河传(其七)七月
明末清初·尤侗
高楼乞巧。綵花飞起,云霞缭绕。金钿七孔试穿针,袅袅。穿出双头巧。戏呼乌鹊填河去。凌波步。便唤郎来渡。渡来时。赴佳期。水嬉。银盆弄化儿。
月节折杨柳歌十三首(其七)七月歌
魏晋·无名氏
织女游河边。牵牛顾自叹。一会复周年。折杨柳。揽结长命草。同心不相负。
七夕漫作
清·爱新觉罗·弘历
皇天特重耕织事,思以垂象于三光。日月东西轮转更无暇,乃付丽天星宿一为织女一为牵牛郎。试看织女机丝万古无停歇,讵其所重锦七襄。世间粗布大茧皆所遗,风人何谬云不成报章。牵牛示.....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