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送别
写景
山水
赞美
友情
季节
梵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日本僧侣希白上人前往金华礼祖塔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佛教氛围与异域风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崇敬以及对友人旅程的祝福。首联“天香吹满屈朐衣,几度承宣到凤池”,以“天香”象征佛法的神圣与纯净,暗示了希白上人的修行之路如同被天香所熏染,充满了庄严与神圣。而“屈朐衣”则可能暗指僧人的袈裟,此处通过“吹满”二字,形象地表现了佛法的广泛传播与影响。同时,“几度承宣到凤池”则借用了古代文人赴京应试的典故,隐喻希白上人多次接受佛法的教诲,最终达到佛法的最高境界,如同文人考取功名般荣耀。颔联“梵语传来西竺戒,华音吟得大唐诗”,进一步深化了佛教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通过“梵语”与“华音”的对比,既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又强调了佛法超越国界的普遍性。希白上人从西方传来戒律,同时也吟诵着大唐的诗歌,展现了佛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共通之处,以及文化交流的重要性。颈联“树间绕佛长鸣锡,洞里逢仙不看棋”,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绕树而行的佛音与洞中仙人的故事,不仅增添了诗的神秘色彩,也寓意着希白上人在旅途中将不断领悟佛法的真谛,远离尘世的喧嚣,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尾联“无缝塔开瞻舍利,千江月映碧琉璃”,以“无缝塔”象征佛法的完整与无缺,表达了对希白上人旅途终点的祝愿——瞻仰佛陀的舍利,即是对佛法的至高敬仰。而“千江月映碧琉璃”则以自然美景为喻,预示着希白上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如明月般照亮他人的心灵,传递佛法的光辉。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希白上人旅程的描绘,不仅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表达了诗人对其深厚友谊的珍视与美好祝愿。

猜您喜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西安雨中诸生出候因寄德洪汝中并示书院诸生
明·王守仁
几度西安道,江声暮雨时。机关鸥鸟破,踪迹水云疑。仗钺非吾事,传经愧尔师。天真石泉秀,新有鹿门期。
袁守范君擢宪副九江赠以是诗
明·严嵩
歌襦棠郡留遗爱,建节霜台拜宠荣。此去威名庐岳重,向来风节秀江清。春城祖席维征骑,晓驿楼船动水程。别后相思何处所,烟消湓浦暮潮平。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