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方
思
源
尹
丹
阳
物
色
收
来
异
,
声
名
重
不
虚
。
初
程
付
淹
速
,
大
造
有
乘
除
。
辅
邑
征
先
耗
,
疲
民
税
几
舒
。
悉
心
劳
抚
字
,
平
野
课
耕
锄
。
旱
剧
苗
如
寄
,
渠
成
水
可
居
。
村
农
储
尽
粟
,
公
府
食
无
鱼
。
型
冶
还
陶
士
,
冠
裳
足
起
余
。
化
行
驯
雉
外
,
刃
利
割
鸡
馀
。
尤
拔
钧
衡
在
,
循
良
且
大
书
。
送别
赞美
写景
抒情
赞颂
地点
丹阳
田园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俊所作的《送方思源尹丹阳》,通过描绘地方官员方思源治理丹阳的情景,展现了其勤政爱民、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改善民生的卓越功绩。首句“物色收来异,声名重不虚”点出方思源治理丹阳后,地方风貌与名声显著提升,非虚传之誉。接着“初程付淹速,大造有乘除”表明方思源在治理初期就展现出对地方发展的远见和策略,通过调整和优化,使地方呈现出新的面貌。“辅邑征先耗,疲民税几舒”描述方思源减轻赋税负担,缓解百姓生活压力,体现了他体恤民情、减轻民众负担的决心。“悉心劳抚字,平野课耕锄”则进一步展现其深入基层、关心民生的执政风格,亲自指导农业生产,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旱剧苗如寄,渠成水可居”描绘了方思源在干旱时期,通过修建水利工程,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保障了农作物的生长。“村农储尽粟,公府食无鱼”说明粮食丰收,不仅满足了村民的需要,也使得官府物资充裕,不再依赖外购。“型冶还陶士,冠裳足起余”赞扬方思源不仅在物质上改善了民众生活,还在文化教育方面有所建树,提升了地方的文化氛围。“化行驯雉外,刃利割鸡馀”则以生动的比喻,表达了方思源的教化之功,使得地方风气淳朴,治安良好。最后,“尤拔钧衡在,循良且大书”总结方思源的政绩,强调其在选拔人才、推行公正治理方面的贡献,以及其政绩将被历史铭记。整首诗通过对方思源治理丹阳的描述,展现了其作为地方官员的卓越才能和高尚品德,以及他对地方发展和民生改善的深远影响。
猜您喜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寄福建杜廉访使君
元·范梈
臬府群工表,言官百世公。君王资稷契,台阁起黄龚。吴越联闽服,蛮夷偃汉风。九州诸道右,一柱众流中。虎豹精神肃,豺狼道路通。青冥行劲锐,白日贯精忠。斧绣扬秋隼,泉阿达夜蛩。壶.....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