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亿
宿
宿
写景
地点
咏物
抒情
怀古
历史
人文
哲理

赏析

此诗《孔林次吴文定公韵》由明代诗人林俊所作,描绘了对孔林的景仰与感慨。诗中以孔林为背景,通过自然景象和历史变迁的对比,表达了对孔子及其思想的崇敬之情。首句“鲁阜宿阴翳,孔陵多景光”,描绘了孔林在夜晚的静谧与白天的光辉,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孔子思想的深远影响。接着“乃知泰岳下,中有元气藏”一句,将孔林与泰山相提并论,强调孔子思想如同泰山一样,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不容道何病,世代馀褒章”则表达了对孔子思想传承的重视,认为不应忽视其价值,即使历经世代更迭,孔子的思想依然受到尊崇。接下来“沧桑互变灭,若斧居一方”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述了历史的变迁与孔子思想的恒久不变。“玉书护林木,樵采谁敢伤”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孔子思想的神圣不可侵犯,如同珍贵的玉书一般,保护着孔林中的树木,无人敢轻易破坏。随后“儿孙丽千亿,宿垒联近丧”则通过家族繁衍的象征,表达了孔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譬如天之枢,众星拱其傍”将孔子比作宇宙的中心,周围群星环绕,象征着孔子思想对整个文化体系的重要性。最后“精神感会聚,嗣述俱质良”表达了对孔子精神的共鸣与传承,强调了孔子思想的品质与价值。“磬折礼让素,金丝谁家堂”通过具体的仪式与建筑,进一步展现了对孔子礼仪与文化的尊重。最后一句“我生百代后,瞻奉兹始偿”表达了诗人作为后代,对孔子思想的追思与敬仰,以及愿意为此付出努力的决心。整首诗通过对孔林的描绘与对孔子思想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崇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孔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的思考。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