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郑
谷
郎
中
幽
栖
之
什
谁
知
闲
退
迹
,
门
径
入
寒
汀
。
静
倚
云
僧
杖
,
孤
看
野
烧
星
。
墨
沾
吟
石
黑
,
苔
染
钓
船
青
。
相
对
唯
溪
寺
,
初
宵
闻
念
经
。
写景
地点
山水
抒情
田园
静谧
物体
冬天景色
译文
谁能知道我这隐退的行踪,门前小路直通向寒冷的沙洲。
静静地靠着云游僧人的拐杖,独自观看野外零星的火光。
砚台上沾的墨让吟诗的石头变黑,青苔覆盖了钓鱼船使之更显青绿。
相对而立只有溪边的寺庙,在初夜时分能听到诵念经文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逸生活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超然世俗、淡泊明志的情怀。首句“谁知闲退迹”,揭示了诗人选择归隐山林的决心和淡定。接着,“门径入寒汀”则是对这种隐逸生活场景的具体描绘,表现出一种深远幽静之感。第三、四句“静倚云僧杖,孤看野烧星”,诗人在静谧中依靠着象征性的云僧杖,独自观赏着夜空中的流星,这些意象增添了一种超尘脱俗的意味。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对宇宙之大的感慨。后两句“墨沾吟石黑,苔染钓船青”,则是通过对自然景物色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大自然之间的融合。墨一般象征着深沉、稳重,而这里用来形容石头,显示出一种时间长河中形成的坚固与沉淀;而“苔染钓船青”则是对植物攀爬覆盖舟船的描绘,表现了自然力与生命力的旺盛。最后两句“相对唯溪寺,初宵闻念经”,诗人在山林中,与唯一相伴的是一座幽静的小寺。在这里,他听到了夜晚传来的念经声,这不仅是声音的描绘,更是心灵沟通的一种形式。整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宁静的心境。
齐己
816首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