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
思乡
写景
秋天
情感
怀古
赞美
地方

赏析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沈周所作,名为《送晏青云还蜀》。诗中描绘了送别友人归乡的情景,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故土的深情。首联“诗草琴张共一囊,轻舟八月过瞿塘”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友人携带着诗稿、琴弦和行囊,乘着轻舟在八月时节穿越瞿塘峡的画面。瞿塘峡是长江三峡之一,以其险峻著称,此处既展现了友人旅途的艰辛,也暗示了归途的不易。颔联“功名如梦青云远,桑梓关心白发长”则表达了对友人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功名如同梦境般虚幻,而对故乡的思念却随着岁月的增长而愈发浓烈,白发的增添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对家乡的深切怀念。颈联“喜脱豸冠寻隐计,閒书牙笏记丹方”进一步揭示了友人归乡后的打算。脱下官帽,寻找隐居之计,闲暇时记录丹方,既体现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流露出对医学知识的热爱和追求。尾联“登高王粲应憔悴,始信江山非故乡”引用了王粲登高思乡的故事,表达了即使身处壮丽的江山之中,也无法替代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最后一句“始信江山非故乡”,点明了主题,强调了故乡在人心中的独特地位,无论外界如何美好,都无法取代对家乡的深深情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友情的深厚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沈周

1057首
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