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
午
八
月
十
七
日
出
钱
塘
江
头
看
午
潮
江
头
细
雨
棹
初
回
,
潮
傍
中
秋
亦
壮
哉
。
水
底
暗
疑
雷
鼓
动
,
海
门
惊
驾
雪
山
来
。
雄
吞
众
水
期
如
约
,
急
送
行
舟
去
似
催
。
引
领
篷
窗
兴
无
限
,
白
云
遮
破
万
山
堆
。
写景
秋天的
中秋的
看潮
水山景象
景象描述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林光的《戊午八月十七日出钱塘江头看午潮》描绘了钱塘江潮水壮观的景象。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潮水的动态美与力量感。首句“江头细雨棹初回”,描绘了雨后江面的清新景象,细雨轻拂,小船刚刚归来,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接着,“潮傍中秋亦壮哉”一句,将中秋的满月与潮水的壮丽景象巧妙结合,突出了潮水的磅礴气势。“水底暗疑雷鼓动,海门惊驾雪山来”两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潮水涌动时的震撼场景。水底仿佛有雷声轰鸣,海门处则有雪山般的巨浪奔腾而来,展现出潮水的雄伟与威严。“雄吞众水期如约,急送行舟去似催”进一步描述了潮水的动态过程,它如同吞并众水般有规律地涌来,又迅速推动着行舟前行,仿佛在催促着船只快速前进。这种动态的描绘,既体现了潮水的力量,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受。最后,“引领篷窗兴无限,白云遮破万山堆”以诗人观潮时的心情作结。他站在篷窗前,被眼前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慨。白云遮蔽的山峦,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象征着诗人思绪的广阔与深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捕捉了钱塘江潮的独特魅力,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和谐交融,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佳作。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