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安
定
门
偶
至
华
藏
寺
厨
烟
初
散
晓
风
凉
,
独
自
鞭
羸
到
上
方
。
僧
井
水
甘
初
试
茗
,
佛
堂
炉
冷
更
燃
香
。
摩
挲
老
眼
寻
丹
壁
,
拾
飒
麻
衣
挂
麦
芒
。
欲
问
山
门
兴
废
事
,
古
碑
无
字
枕
颓
墙
。
写景
地点
怀古
抒情
秋节
写山
古迹
情感
亲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清晨独自探访寺庙的场景,充满了宁静与深思。首句“厨烟初散晓风凉”以轻柔的笔触勾勒出清晨的宁静,炊烟在晨风中逐渐消散,透露出一种清新与凉爽。接着,“独自鞭羸到上方”则展现了诗人独自一人前往寺庙的情景,马匹显得疲惫,但诗人的内心却充满着对未知的探索与期待。“僧井水甘初试茗”一句,诗人品尝了寺庙中的甘甜井水,随后泡上一杯茶,享受片刻的宁静与满足。“佛堂炉冷更燃香”则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氛围,即使炉火已熄,但诗人依然点燃香烛,表达对佛祖的敬仰与内心的虔诚。“摩挲老眼寻丹壁,拾飒麻衣挂麦芒”两句,诗人仔细地观察着寺庙的墙壁,寻找着历史的痕迹,同时将麻衣挂在麦芒上,或许是在准备某种仪式或活动,这一细节增添了诗作的历史感和仪式感。最后,“欲问山门兴废事,古碑无字枕颓墙”表达了诗人想要了解寺庙历史的愿望,却发现古碑上没有文字,只能面对着颓败的墙壁,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引发读者对生命与时间、存在与消失的深刻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宗教以及历史的感悟,以及在静谧环境中寻求心灵寄托的过程,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和哲学意味。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