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
疾
上
士
慎
未
疾
,
中
士
慎
厥
医
。
下
士
苦
忌
讳
,
至
死
不
可
治
。
阴
阳
有
错
愕
,
寒
暑
多
参
差
。
自
非
学
道
者
,
岂
得
无
戕
夷
。
人
生
贵
精
气
,
不
在
毛
与
皮
。
轩
岐
邈
已
远
,
和
缓
世
莫
知
。
神
仙
亦
荒
忽
,
大
药
安
可
期
。
关
元
苟
不
固
,
针
石
徒
尔
为
。
哲理
养生
人生哲理
歌抒情
医家思想
赏析
这首诗《慎疾》由清代诗人张方爽所作,通过对比不同层次的人对待疾病的处理方式,表达了对健康与养生的深刻见解。诗的前四句“上士慎未疾,中士慎厥医。下士苦忌讳,至死不可治”揭示了社会各阶层在面对疾病时的不同态度。上士能够提前预防疾病,中士则注重寻求正确的治疗方法,而下士因害怕各种禁忌而延误治疗,最终导致病情恶化直至死亡。这反映了人们在健康意识上的差异,以及疾病预防与及时治疗的重要性。接下来的“阴阳有错愕,寒暑多参差”两句,强调了自然界的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阴阳失衡、寒暑不均都可能引发疾病,提醒人们要顺应自然规律,保持身体的平衡与和谐。“自非学道者,岂得无戕夷”指出,只有真正懂得养生之道的人,才能避免伤害身体。这里暗含着对古代医学知识的推崇,认为只有掌握了真正的医学知识,才能有效保护健康。“人生贵精气,不在毛与皮”强调了精神与内在的健康比外在的体貌更为重要。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内在的活力,才是决定其健康与否的关键因素。“轩岐邈已远,和缓世莫知”提到古代医学家黄帝和扁鹊的医学成就已经远离我们这个时代,暗示现代人对传统医学知识的遗忘。“神仙亦荒忽,大药安可期”表达了对长生不老和神奇药物的怀疑,认为这些超自然的力量难以实现,强调了通过日常养生和正确医疗手段来维持健康的现实性。最后,“关元苟不固,针石徒尔为”告诫人们如果基础的养生和保健工作没有做好,那么再高明的医疗手段也难以发挥作用。强调了养生与预防在健康维护中的基础性作用。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不同人群对待疾病的观念和做法,以及对古代医学智慧的反思,强调了健康养生的重要性,并提醒人们要重视基础的保健工作,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猜您喜欢
尹君七十又一生日赠之(其二)
明末清初·屈大均
养寿知多术,长生亦尹洪。但能生肉角,不必更方瞳。种药先蔘草,餐花及桂丛。长予才五岁,早晚古稀同。
李嵩四迷图
明·袁华
四迷粉图谁手写,乃是钱唐之李嵩。嵩当三朝应奉日,点染人物犹精工。建炎己后和议定,岁聘杂沓金源东。自兹民不识戈甲,江南花柳春融融。宽衫大帽脩眉翁,低头高揖身鞠躬。柳娘缓带竟.....
金丹诗诀(其四十三)
宋·陈楠
夫鍊还丹先养铅,龟蛇一气产先天。虚心实腹方和合,结就灵砂一粒圆。
谢师恩·赠众道友二首(其二)
元·王处一
玉阳一遇疑云断。不落升沉绊。试问青州云侣伴。俱怀妙用,每持斋施,步步心香爨。福星空外明昭焕。应化真无乱。宝璧瑶花通内观。金丹结就,紫书来诏,指日登云汉。
金液还丹歌(其二)
唐·元阳子
志士应须承法则,莫损心神须见道。但知求得真黄芽,人得食之寿无老。
渔父词一十八首·延寿
唐·吕岩
子午常餐日月精,玄关门户启还扃。长如此,过平生,且把阴阳子细烹。
中隐
唐·白居易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諠。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君若好登临,城南有秋山。君.....
同前以诗代书
唐·马云奇
古来同病总相怜,不似今人见眼前。且随浮俗贪趋世,肯料寒灰亦重燃。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