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

西

山水
悼亡
怀古
咏史
场景
怀情
咏情
地点

赏析

这首《永遇乐》是清代诗人周星誉所作,描绘了登高远眺黄浦江畔的壮丽景色与深沉的历史感慨。诗中以“放眼东南,苍茫万感”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广阔而深邃的视觉与情感世界。接着,“斗大孤城,当年曾此,笳鼓屯千骑”,通过历史的回溯,展现了往昔战争的激烈与悲壮,城池虽小却承载着千军万马的英勇与牺牲。“劫灰飞尽,怒潮如雪,犹卷三军痛泪”一句,不仅描绘了战后废墟上怒涛翻滚的景象,更蕴含了对战争残酷与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满江头的乌云与蛟龙,象征着历史的阴霾与不屈的抗争精神,残垒虽在,但英雄的魂魄并未消散。“登临狂客,高歌散发,唤得英魂都起”,诗人以狂放的姿态,呼唤着英雄的灵魂,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与怀念。接下来,“天意倘教,欲平此虏,肯令将军死”,则寄托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英雄牺牲的哀悼,希望上天能指引正义,让侵略者无所遁形。最后,“只今回首,笙歌依旧,一片残山剩水”,在历史的变迁中,尽管江山依旧,但人事已非,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而“伤心处、青天无语,夕阳千里”,则是对历史沧桑与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青天沉默,夕阳映照着无尽的思绪与遗憾。整首诗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与深沉的历史感怀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与对英雄主义的崇高颂扬,同时也流露出对和平与人性的深深向往。

猜您喜欢

仙人台
清·程虞卿
秋末登千山,蹑足最高顶。霁色到香岩,层塔立边景。俯首瞷沧波,海气腾足冷。昔传有仙人,对弈酌清茗。石坪尚零星,露下鹤声警。我读《招隐》篇,韶落千峰静。仙人竟不来,空台吊孤影.....
杞梁墓
唐·汪遵
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南邻北里皆孀妇,谁解坚心继此来。
方处士挽诗二首(其二)
宋末元初·戴表元
不比他人死,何诗可挽君。渊明元懒仕,东野别攻文。沧海诸公泪,青山处士坟。相看莫浪哭,私谥有前闻。
重过东野故居
宋·陈必复
郭外有村名孟堡,旧传君此卜幽栖。草荒东野千年宅,水绕南山一曲溪。人物不生诗渺渺,秋风无语恨悽悽。可怜如许衣冠士,不为留祠向竹西。
忆秦人洞
宋·张翠屏
溪上桃花无数开,花间秋水绿于苔。不因渔父寻源入,争识仙家避世来。翠雨连云流玉洞,丹霞护日抱瑶台。幔亭亦有红桥约,问我京华几日回。
城西閒步
明·王云凤
閒游长少竞追随,正是东风二月时。满涧泉声来古寺,隔林人语认残碑。已埋翁仲肩犹露,欲画宫墙趾尚遗。却忆咸阳楼上望,秦川烟树客迟迟。
解苍然亭
宋·张埴
苍然亭下棹歌声,十里重湖第一程。岂要老来游汗漫,试扶孙去看升平。晴空云退青山朗,晚渚风生白鸟轻。历□旧游班目睫,日呼颖辈识经行。
泰西画人物田舍一幅自蜀携来十余年矣重加装潢以诗志之
清·杨垕
横得二尺纵一尺,树里人家好风日。乔木拔地云苍茫,篱落两围中牛羊。草木辨色如篱长,牛羊隐见罗低昂。屋北似是打稻场,桑梯不取倚坏仓。谁其牧者三河羌,前顾后侣归不忙。此中虽乐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