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抒情写景
隐逸情怀
山水田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风尘满目、景象凄凉之景时,选择隐居山林的深思熟虑。诗中表达了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首句“风埃满眼作凄凉”,生动地描绘了外界环境的恶劣,风沙弥漫,让人心生悲凉。接着,“招隐空山此计长”一句,点明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隐居山林的渴望,认为这是长久的避世之策。“祇恐误随云出岫”,表达了诗人担心自己会因外界诱惑而离开宁静的山林,迷失自我。这种担忧体现了他对自由与纯净生活的珍视,以及对现实世界复杂性的警惕。最后一句“不如专以醉为乡”,则展现了诗人对另一种生活方式的思考——通过饮酒来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解脱。这不仅是对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深刻反思,即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心灵净土。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探索,以及对现实世界复杂性的洞察。

沈与求

316首
沈与求(1086—1137),宋代大臣。字必先,号龟溪,湖州德清(今属浙江)人。政和五年进士。历官明州通判、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荆湖南路安抚使、镇江知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明州知府、知枢密院事。著有《龟溪集》。

猜您喜欢

听蜀僧浚弹琴
唐·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题兴化高田院桥亭
唐·郑良士
到此溪亭上,浮生始觉非。野僧还惜别,游客亦忘归。月满千岩静,风清一磬微。何时脱尘役,杖履愿相依。
寄徐广文
宋·邓深
自我还荒径,知君返寓居。秋来曾醉否,月下有诗无。两地成千里,相看不一书。可能忘旧债,五字当追须。
赠琴园主人张勤夫(其二)
清·翁延年
海天何处觅桃源,渔父重来泣夜猿。点缀小园招庾信,扫除尘榻待陈蕃。主人座上琴求友,杜宇声中客断魂。未必汉皋逢解佩,却留鸿爪印江村。
乌夜啼·月下用前韵
元·刘敏中
夜深谁伴中庵。太初岩。满酌一杯,和月吸浓岚。琼露滴。霜鬓湿。兴方酣。不觉河倾东北,月西南。
和徐志父道中池亭独游之什二首(其一)
宋·廖行之
炎风勃勃触轻衫,何事驱尘未解骖。清我一泓能湛湛,洗渠双耳任喃喃。方从君子欢相爱,未信樵夫笑不谈。他日通泉访陈迹,光芒宝剑与天参。
送来佥宪济时赴西粤备兵梧州
明·欧大任
为郎同舍久,冠豸羡君行。塞上遥开岭,牂牁曲抱城。请缨趋府客,吹笛下江兵。瓯骆劳招谕,千秋汉使名。
寄忽承旨
元·虞集
投老清江外,依山结数椽。扶藜循水竹,把笔赋云烟。岁熟无忧食,清秋不碍眠。故人相望远,北极在天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