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宿

鸿
写景
秋天的
写风的
抒情的
写夜晚的
山水
秋意浓厚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西樵山游历,夜宿于沛然堂的情景。首句“萧瑟金风吹鬓丝”以秋风起、鬓发飘动的景象,渲染出一种清冷寂寥的氛围。接着“更阑霜冷益凄其”,时间已晚,寒霜降临,更添了几分凄凉之感。“孤鸿夜逐关河度”一句,借孤雁南飞的形象,象征着诗人孤独的旅程和漂泊的生活状态。“倦客愁随鼓角悲”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疲惫与忧愁,随着远处传来的鼓角声而更加沉重。“欹枕听鸡偏寂寞,披衣鸣剑独委蛇”两句,通过听鸡鸣、披衣、鸣剑的动作,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在深夜中的孤独与不安。这里的“委蛇”形容行动迟缓、犹豫不决的样子,也暗示了诗人的内心挣扎。最后,“开帘曙色临青嶂,立马云端自咏诗”描绘了天色渐明,曙光照耀山峰,诗人站在云端,独自吟诗的画面。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诗人自我情感的释放与寄托。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猜您喜欢

金陵绝句(其三)
清·徐梓
秦淮水榭入新凉,两岸笙歌夜未央。翻笑鸣机劳巷绩,输侬当户理新妆。
次云松访复婴宿万年宫
元末明初·蓝仁
闻道寻仙叩洞门,清溪古木路斜分。桃花满地飞红雨,橘树悬崖涨绿云。讲罢先天烟篆冷,梦回斜月玉笙闻。高秋也欲扶衰病,共候山中白马君。
美人诗二十二首(其九)月溶
明·黎景义
高秋月皓片霞稀,倚月人如湿又非。缃袂带风长耐冷,绿鬟凝露独慵归。香浮碧落疑灵药,彩漾瑶阶见羽衣。几处关山别千里,相思一夜共清辉。
中秋夜陇州徐常侍座中咏月
唐·无可
陇城秋月满,太守待停歌。与鹤来松杪,开烟出海波。气笼星欲尽,光满露初多。若遣山僧说,高明不可过。
望水诗
南北朝·鲍照
刷鬓垂秋日,登高观水长。千涧无别源,万壑共一广。流驶巨石转,湍回急沫上。苕苕岭岸高,照照寒洲爽。东归难忖恻,日逝谁与赏。临川忆古事,目孱千载想。河伯自矜大,海若沈渺莽。
赠文应上人
唐·孟郊
栖迟青山巅,高静身所便。不践有命草,但饮无声泉。斋性空转寂,学情深更专。经文开贝叶,衣制垂秋莲。厌此俗人群,暂来还却旋。
何计部粤桥召宴淮上
明·陈迁
十年京洛风尘客,此日津前独泛舟。淮海鱼龙春梦暖,楚天烟雨雁声愁。坐邀明月临仙署,醉把残英感素秋。倾盖不知归路暝,停云芳树独淹留。
雨霁
明·薛蕙
西堂薄暮暄气微,雨霁清风飘我衣。明月在户稍将出,白云向空犹自飞。寄身世路有倾侧,抗志神游无是非。仙人胡乃不来下,接身山林同子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