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
芳
信
·
元
夕
,
和
梅
溪
箭
催
晓
。
正
灯
绽
宫
花
,
裙
拖
烟
草
。
忆
洛
城
三
五
,
香
尘
软
风
扫
。
沸
天
箫
鼓
红
霞
闹
,
暖
入
莺
声
早
。
水
云
乡
,
漫
掩
重
关
,
九
边
春
到
。
报
道
。
雁
来
了
。
带
露
布
欢
声
,
慰
人
愁
抱
。
故
事
昆
仑
,
重
搬
演
、
排
场
好
。
遗
簪
堕
珥
香
狼
藉
,
错
认
鳌
山
小
。
广
陵
游
,
一
梦
蛮
江
坐
老
。
节日
元宵
怀古
写景
写春
情感
思乡
赞美
手法
和梅溪
写鸟
莺
传赞
赏析
这首《探芳信·元夕,和梅溪》由清代诗人杨玉衔所作,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景象与诗人对往昔美好回忆的怀念。开篇“箭催晓”,以箭射中目标的急促感,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紧迫,暗示着元宵佳节的来临。接着“正灯绽宫花,裙拖烟草”两句,通过灯火辉煌、宫花绽放、裙摆轻曳的画面,渲染出节日的喜庆氛围。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灯绽”、“裙拖”生动地展现了元宵节的繁华与热闹。“忆洛城三五,香尘软风扫”则将视线拉回过去,回忆起洛阳城中元宵节的情景,那时的香尘在轻柔的春风中被轻轻扫过,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怀旧的氛围。接下来的“沸天箫鼓红霞闹,暖入莺声早”描绘了元宵节的音乐与色彩,箫鼓声如雷鸣般响彻云霄,红霞映照,暖阳洒落,莺鸟的啼鸣更是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水云乡,漫掩重关,九边春到”一句,将元宵节的欢乐场景与自然美景相结合,仿佛置身于一片云雾缭绕的仙境之中,春天的气息弥漫在四周,给人以无限遐想。“报道。雁来了。带露布欢声,慰人愁抱”则以雁群的到来作为转折,雁的叫声如同布满露珠的欢快乐章,抚慰着人们心中的忧愁,传递出一种希望与温暖。最后,“故事昆仑,重搬演、排场好。遗簪堕珥香狼藉,错认鳌山小。广陵游,一梦蛮江坐老。”这一段通过回忆过去的盛大场面,以及对未来的感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深深感慨。遗落的首饰、错认的小山、梦中的旅程,都成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回忆与寄托。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想象,不仅展现了元宵节的热闹与美丽,更蕴含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思考,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猜您喜欢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江汉
明·蒋主孝
江汉同流接混茫,萧萧芦荻雁南翔。姓名不到公卿府,泉石喜游君子乡。青眼昔年羞阮籍,白头今日老冯唐。思乡怀古浑閒事,酾酒椎牛兴自长。
高宗皇帝挽词(其三)
宋·韩彦质
八秩归希有,三灵感具衣。鼎湖龙已远,汾水雁空飞。羽卫愁无色,风云惨不晖。惟馀功与德,千古叹巍巍。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永叔方舟豪饮即事十首时行次齐鲁卫间(其七)
明·胡应麟
携来双彩华,寒夜互生花。雪拥山阴棹,星偕博望槎。雁声流古塞,萤火乱平沙。几忆春明外,长灯对棣华。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