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
颂
一
百
三
十
三
首
(
其
一
一
七
)
寿
富
如
天
圣
嗣
多
。
海
不
扬
波
长
熨
帖
,
雨
当
指
日
肆
滂
沱
。
火
无
就
燥
宜
潜
德
,
虏
嗜
残
生
必
倒
戈
。
草
木
昆
虫
均
化
育
,
九
州
四
海
听
讴
歌
。
写景抒情
赞颂圣寿
祈愿
祈求
寓物言志
边塞征战
季节和天气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居简所作的《偈颂一百三十三首》中的第十一十七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和谐与自然万物生长的深切关怀。首句“寿富如天圣嗣多”,以“寿富”象征国家的繁荣昌盛,如同上天赐予的恩泽,而“圣嗣多”则寓意着子嗣繁衍,人口兴旺,象征着国家的长久稳定与繁荣。接着,“海不扬波长熨帖,雨当指日肆滂沱。”这两句描绘了海面平静、雨水充沛的景象,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安定、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海面的平静象征着社会秩序的稳定,雨水的充沛则预示着丰收与生机。“火无就燥宜潜德,虏嗜残生必倒戈。”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火无就燥”(火不急于干燥)的比喻,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即在困难面前不应急功近利,而应保持内心的平和与道德的坚守。同时,“虏嗜残生必倒戈”则暗示了侵略者最终会因贪婪而自取灭亡,体现了诗人对于正义与和平的坚定信念。最后,“草木昆虫均化育,九州四海听讴歌。”这两句将视角扩展至自然界的每一个生命,表达了诗人对万物平等生长、和谐共处的向往。同时,“九州四海听讴歌”则意味着全国上下一片欢腾,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统一、人民幸福的热切期盼。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和谐、自然万物生长以及国家繁荣的深刻思考和美好愿景。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