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宣
上
人
频
见
过
三
百
六
旬
长
扰
扰
,
不
冲
风
雨
即
尘
埃
。
久
惭
朝
士
无
裨
补
,
空
愧
高
僧
数
往
来
。
学
道
穷
年
何
所
得
,
吟
诗
竟
日
未
能
回
。
天
寒
古
寺
游
人
少
,
红
叶
窗
前
有
几
堆
。
写景
抒情
怀古
哲理
秋节
落花
自然
节气
城市
译文
广宣上人一年到头不停地来拜访我,风雨无阻灰尘也难挡。
一直都很惭愧对朝中大臣没有什么助益,也辜负了高僧屡屡造访的心意。
经年累月学习儒家圣人之道却没有太多的收获,整日吟诗也顾不上回到住所。
天气寒冷寺庙中的游人很少,不知道窗前堆积了多少红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者对于自己的学业成就感到失望的心境。开篇“三百六旬长扰扰,不冲风雨即尘埃”两句,通过对时间的描述,表达了岁月匆匆,光阴荏苒,但自身却一无所获的感慨。“久惭朝士无裨补,空愧高僧数往来”则是诗人对于自己无法像那些勤勉的朝臣那样有所建树,又不能象那些高僧一样修炼成道而感到自责。“学道穷年何所得,吟诗竟日未能回”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学业无成的深切感慨。尽管他年岁已长,但学问并无大的建树;虽然终日吟咏诗书,却始终无法有所收获。最后,“天寒古寺游人少,红叶窗前有几堆”两句,则是诗人在一个寂静的秋季午后,对于周遭环境的描写。古老的寺庙因天气转冷而变得更加萧瑟,行人稀少,而窗前的落叶则隐喻着时间的流逝和自身的苍老。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学业无成、时光易逝以及孤寂环境的描绘,表现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与感慨。
韩愈
424首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