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
雷
行
三
月
廿
八
雪
,
十
月
十
九
雷
。
日
官
起
历
失
气
朔
,
深
春
为
腊
冬
为
梅
。
衣
巾
暄
淑
糁
白
醭
,
研
席
昏
湿
凝
青
埃
。
阶
头
蠢
䏰
上
未
已
,
阵
阵
送
雨
千
峰
来
。
水
乡
种
早
场
已
筑
,
山
乡
种
晚
镰
方
催
。
漏
天
未
信
解
晴
否
,
低
田
芽
茁
高
田
摧
。
老
农
一
饱
不
自
保
,
愁
面
百
摺
何
当
开
。
君
不
见
太
史
局
申
十
月
雷
,
麦
成
堆
。
写景
咏物
冬天
节气
自然现象
农事
抒情
忧民
田园
农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罕见的雷鸣和雪景,以及由此带来的农业生产的影响。诗人以"三月廿八雪,十月十九雷"开篇,展现了不寻常的气象现象。接下来,他指出官方历法出错,混淆了季节,使得春天被当作冬天,梅花反在深春开放。诗中通过"衣巾暄淑糁白醭,研席昏湿凝青埃",形象地描绘了雪后衣物上的白色尘埃和书桌上的湿润景象。雷声不断,雨水连绵,无论是水乡的早稻田还是山乡的晚稻,都受到天气变化的冲击。诗人担忧低田作物受损,高田作物也面临摧残。农民的生活因此受到影响,"老农一饱不自保,愁面百摺何当开",他们忧虑收成无望,愁容满面。最后,诗人引用历史典故,提及太史局曾记录十月雷鸣,暗示这样的异常天气可能预示着丰收,以此给读者带来一丝希望。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细节描绘了冬雷带来的自然景观和民生疾苦,寓含了对农事的关切和对天象异象的思考。洪咨夔的诗歌风格简洁而富有深意,体现了宋代士人的社会责任感。
洪咨夔
1042首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杭州)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南宋诗人。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猜您喜欢
幽居有感
元·曹之谦
閒居仍地僻,门闭草莱深。车马无还往,诗书有讨寻。严霜催岁晚,破屋觉寒侵。计拙烦亲旧,谁能数赐金。
谢石林
明·钟梁
病夫欲赴东林会,黄牍青秧已届期。佞佛岂嫌蔬供薄,逃名虚受野云知。泥深仄径青蓑冷,雨锁平桥钓艇迟。为报忧时社中客,县官今幸少鞭笞。
次韵毛君山房遣兴
宋·苏辙
欲就阳崖暖,新开石磴斜。谁言太守宅,自是野人家。燕坐收心鉴,冥观阅界沙。退公长寂寞,外物自喧哗。缺径移松补,斜阳种竹遮。白云生后础,孤鹜伴残霞。破闷时寻鹤,呼眠亦任鸦。喜.....
四年冬以退居蒲之永乐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遂作忆雪又作残雪诗各一百言以寄情于游旧·残雪
唐·李商隐
旭日开晴色,寒空失素尘。绕墙全剥粉,傍井渐消银。刻兽摧盐虎,为山倒玉人。珠还犹照魏,璧碎尚留秦。落日惊侵画,馀光误惜春。檐冰滴鹅管,屋瓦镂鱼鳞。岭霁岚光坼,松暄翠粒新。拥.....
蚕女
唐·司马扎
养蚕先养桑,蚕老人亦衰。苟无园中叶,安得机上丝。妾家非豪门,官赋日相追。鸣梭夜达晓,犹恐不及时。但忧蚕与桑,敢问结发期。东邻女新嫁,照镜弄蛾眉。
踏莎行(其三)荆南作
宋·张孝祥
旋葺荒园,初开小径。物华还与东风竞。曲槛晖晖落照明,高城冉冉孤烟暝。柳色金寒,梅花雪静。道人随处成幽兴。一杯不惜小淹留,归期已理沧浪艇。
和仇雄川幽居十咏(其十)烹茗
明·任环
扫雪撼庭梅,烹茶折槛竹。清生腋底风,香润林间屋。
腊日步西园
宋·张耒
三亩寒园春欲回,浅池低树忽飘梅。楚乡万里霜云尽,归雁行行斜日来。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