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
写景
秋景
咏物
抒情
怀古
梅花
松菊
节制
山野田园
离别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咨夔所作,名为《王火井见过先以诗寄用韵(其一)》。诗人以自我期许和对环境的描绘,展现出一种隐逸情怀。首句“自期东里先生似”,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像古代贤者东里先生那样淡泊名利,超然物外。次句“恰与西龙道院宜”则暗示了诗人向往宁静的道院生活,认为自己与这样的环境相得益彰。“槲叶萧骚秋入画,梅花的皪月供诗”两句,通过描绘秋天的槲叶和冬夜的梅花,营造出诗意盎然的画面,暗示诗人善于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将美景转化为诗篇。这里的“秋入画”和“月供诗”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盟鸥谁是知机早,叹鹤吾犹决计迟”两句,诗人以鸥鸟为盟友,感叹自己未能早早领悟人生真谛,而对鹤的自由自在仍抱有迟疑,流露出对超脱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未能及早抉择的自嘲。最后,“归去来兮松菊在,故山毋用费文移”表达了诗人回归自然、归隐山林的决心,即使没有外界的邀请,他也愿意留在松菊相伴的故山,过着简单而自在的生活,不愿再受俗事牵绊。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寓言深远,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然态度。

洪咨夔

1042首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杭州)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南宋诗人。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猜您喜欢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河传
清·杨继端
雨过。林霁。嫩凉初到,新秋天气。穿针恰上曝衣楼。同倚。晚霞如织绮。七襄轧轧何时歇。经年别。人世休嫌拙。渡银河,灵鹊多。蹉跎。海枯情不磨。
次筠轩诗韵
元·马臻
幽轩列万竹,惬此冲澹襟。乃知心迹远,不在山林深。客散动秋影,鹤归分夕阴。至乐寓言外,任鼓昭文琴。
齐天乐·树园、橘公乘月来过,东坡泛舟赤壁之夕也。客去为词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盟鸥不管今何夜,鹤声露华偏警。去烛听秋,钩帘坠叶,清绝吾庐人境。孤光照岭。看如此江山,也堪乘兴。柳下扁舟,故开图画放吟咏。迎风一笑动竹,素心晨夕数,凉味同永。镜底无尘,尊.....
官桥秋笛
明·陈洸
垒石为桥数百春,恍疑乌鹊驾河津。尘中车马经行古,舆上规模制作新。得意共称题柱客,怜才谁识授书人。清宵惟有桓伊笛,三弄梅花月下频。
灞陵衰柳
明·王恭
昨夜微霜落灞桥,数行官柳正萧萧。听莺坐处空残叶,系马门前有旧条。色借青娥双晚黛,声随急吹度寒蜩。秦山送别那堪折,应把离情寄玉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