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
依
韵
六
月
园
林
景
物
奢
,
草
间
萤
老
暑
侵
衙
。
投
闲
方
是
调
生
诀
,
习
静
何
须
掷
米
沙
。
新
月
初
看
浮
晚
霁
,
他
乡
谁
共
酌
流
霞
。
庭
前
值
菊
随
时
长
,
三
径
撩
人
天
一
涯
。
写景
夏天
抒情
怀乡
赏菊
庭前景物
写月
赏花
自然哲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六月园林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夏日的自然风光与诗人的情感交融。首联“六月园林景物奢,草间萤老暑侵衙”以“奢”字形容六月园林的繁盛,不仅指植物茂密,也暗含了夏日特有的生机与热烈。萤火虫在草间闪烁,似乎在与炎热的暑气作斗争,营造出一种既热闹又略带凉意的夏日氛围。颔联“投闲方是调生诀,习静何须掷米沙”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投闲即辞官归隐,调生诀意味着调整生活节奏,习静则是追求内心的平静。掷米沙可能是一种古老的仪式,此处用以象征寻求心灵的解脱或超脱,但诗人认为真正的调生习静并不需要如此形式化的手段,而是源于内心的真正平和与满足。颈联“新月初看浮晚霁,他乡谁共酌流霞”描绘了一幅月升初照、雨后晚晴的画面,新月的出现给人以新的希望和开始的感觉。诗人独自一人,或许是在异乡,举杯邀月,寻找心灵的慰藉与共鸣。这里的“流霞”既可理解为美酒,也可象征着美好的愿景或情感的流淌。尾联“庭前值菊随时长,三径撩人天一涯”则将视角转向庭院,菊花在适宜的季节里自然生长,象征着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循环。三径,即三条小路,常用来比喻归隐后的田园生活。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即便身处天涯海角,只要心中有归宿,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与美好。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孤独与寂寞的深刻体验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猜您喜欢
和寄薛大理诗韵(其二)
明·李贤(原德)
蹉跎岁月仕途中,紫禁秋深色正葱。防患高情怜范蠡,卧楼豪气惜元龙。红垂村坞霜前柿,翠合庭阶雨后松。清夜月明凉似水,寒螀声里思无穷。
蝉
清·张问陶
槐黄满地午阴迟,耐尽炎凉代序时。吟苦每邀秋士和,心清难语夏虫知。遍依碧树终无定,强伴金貂恐未宜。一枕故园风露冷,平芜落叶怅归期。
四月望夜郡寮悉赴盛集羊荆华林伯寿伯安相继见过同登涌月阁待月成拙诗并呈常往来诸友
宋·李光
杖藜欲往叹涂穷,赖有林庐寓此翁。日暮凭栏看涌月,夜凉开牖濯清风。浮沉直拟群鸥鹭,冷暖安能效燕鸿。独酌城南二三子,携棋挈榼笑言同。
丁卯夏夜与友人携琴烹茗水月宫
明·麦而炫
水石幽寻快夙缘,相逢何意尽高贤。数杯清茗烹凉月,一曲流徽弄晚烟。学古几人能避世,谈空无地不参禅。不知当日陶元亮,何事攒眉向白莲。
季夏夜过郭学士质夫馆得流字
明·谢榛
客居度烦暑,仙馆得清秋。华露凉浮动,明河夜转流。思乡还自赋,秉烛且同游。潦倒谁招隐,淮南桂树幽。
午眠
清·陈以豫
五尺湘帘卷未齐,抛书人倦日初西。朦胧正作思乡梦,何处流莺不住啼。
奉和公济兄留周宾之句
宋·朱熹
端居感时序,驾言谁适从。聊携二三子,杖屦此日同。悠哉素心人,宴坐空岩中。真成三秋别,梦想情何穷。行行陟崇冈,引脰希高风。忽然两相值,俯仰迷西东。鳣堂偶休閒,鸡黍聊从容。不.....
五日即事和右溪韵
明·黄佐
麦风梅雨逐人来,犹有榴花照眼开。京国乍尝新角黍,庭闱还忆旧蒲杯。越山渺渺羊求径,燕树依依郭隗台。欲献重瞳丝万缕,试看云气向蓬莱。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