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
暮
怀
人
(
其
十
五
)
台
址
何
年
剩
可
诗
,
岭
名
应
不
罢
相
思
。
轻
红
三
百
凭
君
擘
,
莫
负
闽
娘
十
八
时
。
怀人
思乡
抒情
秋天
爱情
闽地
季节
友情
时光
赏析
这首诗《岁暮怀人(其十五)》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自然景观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首句“台址何年剩可诗”,以疑问的形式引出,仿佛在询问历史的长河中,这座台址是否曾留下过诗人的足迹,或是留下了值得吟咏的故事。这种提问不仅为诗歌增添了一层历史的厚重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追忆。接着,“岭名应不罢相思”一句,将情感进一步深化。岭名在这里不仅是地理上的标记,更是诗人情感寄托的对象。它象征着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即使时间流逝,这份相思之情也不会消减。诗人通过岭名这一意象,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长久思念与牵挂。“轻红三百凭君擘”中的“轻红”可能指的是春天里绽放的花朵,或者是某种特定的景象,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这句诗通过“轻红”与“三百”这样的数字搭配,营造出一种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而“凭君擘”的“擘”字,意味着诗人期待友人能够分享这份喜悦与希望,共同面对未来的日子。最后一句“莫负闽娘十八时”,巧妙地将地点“闽”与时间“十八时”结合,既指明了友人的所在之地,又暗含了对友人年轻时光的回忆与珍惜。这句话既是诗人对友人的提醒,也是对自己青春岁月的感慨,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盼。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情感真挚动人,体现了黄景仁在抒情方面的高超技艺。
黄景仁
1183首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代诗人。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乾隆四十六(1781年)被任命为县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黄景仁诗负盛名,和王昙并称“二仲”,和洪亮吉并称“二俊”,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集》、《西蠡印稿》。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猜您喜欢
寄容廷恂(其一)
明·何绛
永夜怀人独不眠,秋风吹上小窗前。银河岁岁无清浅,书札须将寄客船。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答谢伯子先生
明末清初·张穆
世外目不至,思君时梦游。兹游岂复梦,绝矫横中流。乱世感飘泊,衰年重离忧。天涯偶重见,握手仍生愁。问君犹善饭,焚膏阅坟丘。搦管遂千字,豪心不能休。廿年辞柴桑,别业青林幽。余.....
次许先生见寄韵
明·王越
休官深幸太平年,家在东山汶水边。十里春阴饶草树,一庭秋色半云烟。閒㩦白鹤随诗社,尽把黄金鬻义田。遥忆归荣堂上酒,墙东二老酿谁先。
送友人边游
唐·黄滔
衔杯国门外,分手见残阳。何日还南越,今朝往北荒。砂城经雨坏,虏骑入秋狂。亲咏关山月,归吟鬓的霜。
次韵元素赋余新居
宋·周紫芝
一樽能此共窥临,草色凄迷步履深。黄帽青鞋聊偃蹇,白衣苍狗自浮沉。瓮头酒熟须同把,窗下诗成亦共吟。待得吾庐真可爱,更须绕屋树成阴。
重九寄史中丞
元·曹伯启
陋室维摩病绕身,诗书堆案乐清贫。世间谁似盘沟老,报国归来复报亲。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