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抒情
母爱
怀古
亲情
悟道
忧思
注释: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景仁在旅途患病时所作,情感深沉,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和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感慨。首句“今日方知慈母忧”,点明了诗人意识到母亲对自己的担忧,流露出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之情。接着,“天涯涕泪自交流”一句,描绘了诗人身处远方,心中满溢着对母亲的思念,泪水与思念交织在一起,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哀愁。“忽然破涕还成笑”则展现了诗人情绪的微妙变化,从悲伤转为释怀,似乎找到了某种安慰或理解,这种转变体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乐观。而“岂有生才似此休”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中遭遇挫折的无奈与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身才华的珍视与不甘。“悟到往来唯一气”表明诗人通过这次经历,领悟到了生命的连贯性与统一性,认为无论是远隔千里的胡越之地,还是同舟共济的旅伴,都与自己紧密相连,体现了诗人对宇宙万物的深刻洞察。最后,“抚膺何事堪长叹,曾否名山十载游”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未能实现的志向和梦想的遗憾,以及对未来可能遭遇的困难和挑战的忧虑。诗人以自问的形式,流露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疾病和人生困境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生命、亲情和自我价值的深刻反思。

黄景仁

1183首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代诗人。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乾隆四十六(1781年)被任命为县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黄景仁诗负盛名,和王昙并称“二仲”,和洪亮吉并称“二俊”,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集》、《西蠡印稿》。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猜您喜欢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拟阮公夜中不能寐诗
南北朝·鲍照
漏分不能卧,酌酒乱繁忧。惠气凭夜清,素景缘隙流。鸣鹤时一闻,千里绝无俦。伫立为谁久,寂寞空自愁。
诞第二孙再用韵(其一)
明·严嵩
又传熊梦符新兆,更藉犀钱续旧欢。身事总知堪付子,老年因叹未休官。棠留锦水祥源远,桃熟丹丘福果完。为谢少陵歌抱送,新诗都下尽传看。
寓江州西城
宋·董嗣杲
奔忙梦落富池程,归托蘧庐恋灌城。有石醉乘新月坐,无家吟逐乱云行。衣遗母线寒针在,烧起公山晚阵鸣。邻屋酒香堪洗恨,拟栽松菊效渊明。
董孝子黯复仇
唐·贺知章
十年心事苦,惟为复恩仇。两意既已尽,碧山吾白头。
饮龙头镇
明·谢肃
马上见晨月,堠路行逶迤。遂入龙头憩,沙洲带蒲荷。榆柳荫华屋,正暑凉飙多。怡然逢故老,邀我还其家。大儿击燕筑,小儿閒齐歌。黍酒劝客饮,勿辞令颜酡。维㫺至正末,日夜忧干戈。太.....
重九寄史中丞
元·曹伯启
陋室维摩病绕身,诗书堆案乐清贫。世间谁似盘沟老,报国归来复报亲。
后醉中放歌五章(其二)
明·胡应麟
君不见阮嗣宗,竹林白眼天朦胧。君不见陶元亮,破帽东篱漉家酿。五斗何如归去来,长啸垆头兴逾王。谢公双屐嵇公琴,明哲胡为异霄壤。步兵臧否吾所师,柴桑三径嗟无资。当时一官不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