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思乡怀人
春日山水
季节感慨
望归离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横江边的古渡口,年复一年地眺望着归来的船只。她心中充满了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与期待。诗中通过“郎若归时今日好”一句,表达了女子对丈夫归期的渴望,以及对美好时光的向往。而“常时那见水平流”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等待的漫长,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寂寞的情绪。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简洁的语言,展现了古代女性在情感世界中的细腻感受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通过对比归期与常态的不同景象,诗人巧妙地传达了等待与希望的主题,让人感受到深深的共鸣与情感的深度。

黄景仁

1183首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代诗人。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乾隆四十六(1781年)被任命为县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黄景仁诗负盛名,和王昙并称“二仲”,和洪亮吉并称“二俊”,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集》、《西蠡印稿》。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