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歌
豹
兮
苦
廉
,
狼
兮
苦
贪
。
狼
心
忧
饥
,
豹
身
忧
肥
。
狼
有
膏
而
成
其
躯
兮
,
豹
亦
忧
其
有
皮
。
疑
斯
用
顾
,
智
则
隐
雾
。
同
空
山
之
岩
岩
兮
,
无
相
视
之
耽
耽
兮
。
哲理咏物
动物寓意
赏析
这首诗以动物为喻,豹象征廉洁,狼象征贪婪。豹因皮毛而忧虑,狼因饥饿而忧虑,各自为生存而挣扎。豹虽有皮毛之利,却也担忧,狼虽忧于饥饿,却能利用其心性。诗中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背后的复杂心理。同时,通过“疑斯用顾,智则隐雾”表达了对智慧与选择的思考。最后,“同空山之岩岩兮,无相视之耽耽兮”则暗示了人与自然、内心与外界的关系,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独立。整体而言,这首诗借动物寓言,探讨了人性、生存与智慧的主题,语言简洁而寓意深远。
黄景仁
1183首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代诗人。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乾隆四十六(1781年)被任命为县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黄景仁诗负盛名,和王昙并称“二仲”,和洪亮吉并称“二俊”,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集》、《西蠡印稿》。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