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抒情
怀古感事
时间感怀
佳节离愁
时序变换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的《将之京师杂别(其五)》。诗中表达了诗人即将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时的复杂心情。首句“身世浑拚醉似泥”描绘了诗人面对离别时的无奈与洒脱,仿佛借酒浇愁,试图在醉意中忘却离别的痛苦。接着,“酒醒无奈听晨鸡”则展示了诗人酒醒后,面对现实的无奈和对即将到来的离别的不舍。“词人畏说中年近,壮士愁看落日低”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词人害怕时间的流逝,担心自己即将步入中年,而壮士则忧虑时光易逝,感叹夕阳西下,岁月不再。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忧虑。“才可升沉何用卜,路通南北且休迷”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淡然态度,认为人生的起伏无需预测,只要道路明确,就不必过分迷茫。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和对未来的乐观。最后,“祇愁寒食清明候,鬼馁坟头羡马医”则以寒食节和清明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他担忧在这些传统节日里,孤魂野鬼会因饥饿而羡慕马医,暗含了对亡灵的哀怜和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怀念。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离别前的复杂心境,以及对人生、命运和亲情的深刻思考。

黄景仁

1183首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代诗人。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乾隆四十六(1781年)被任命为县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黄景仁诗负盛名,和王昙并称“二仲”,和洪亮吉并称“二俊”,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集》、《西蠡印稿》。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