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仿
写景
山水
咏物
春天
明月
动物
地点
中峰
抒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首句“淙淙独鸣涧”,以流水的声音开篇,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暗示着远离尘嚣的宁静。接着,“矫矫孤生松”一句,通过松树的形象,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而又坚韧的意境。松树常被视为高洁和不屈的象征,此处的“孤生”更添了几分孤傲与独立。“半夜未归鹤,一声何寺钟”则将画面推向了夜晚的寂静,鹤的未归与寺庙钟声的响起,构成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美感,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心灵的归宿。鹤是古代文人笔下常用来寄托高远情怀的意象,而寺庙钟声则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此时弹绿绮,明月正中峰”描绘了诗人或画家在如此静谧的环境中,弹奏古琴(绿绮),月光正好洒在山峰之上,这一场景充满了诗意与和谐,展现了艺术与自然的完美融合,以及创作者内心世界的纯净与深邃。最后,“仿佛逢僧处,春山第几重”则以一种含蓄的方式表达了对僧侣生活的向往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仿佛在春日的山林中偶遇僧侣,暗示着对超脱世俗、寻求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构建了一个充满禅意和诗意的世界,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黄景仁

1183首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代诗人。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乾隆四十六(1781年)被任命为县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黄景仁诗负盛名,和王昙并称“二仲”,和洪亮吉并称“二俊”,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集》、《西蠡印稿》。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猜您喜欢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如梦令·春景
清·沈榛
袅袅垂杨临水。庭下杏花开未。明月蓦移来,透破玉床鸳被。无寐。无寐。又被鸟声惊起。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鹧鸪天(其二)葭萌驿作
宋·陆游
看尽巴山看蜀山。子规江上过春残。惯眠古驿常安枕,熟听阳关不惨颜。慵服气,懒烧丹。不妨青鬓戏人间。秘传一字神仙诀,说与君知只是顽。
雪中登楼望湖上诸作(其七)
明·刘泰
白战诗成砚己冰,案头饥鼠乱窥灯。支离瘦影跏趺坐,好是人间戴发僧。
过灵隐寺至石人岭有怀钝丁借秋阁礼九莲观音之约
清·朱枫
花飞欲尽奈何春,赖此扶筇自在身。涧水有香松粉落,寺门无路蕨拳新。深林数笋频留步,远壑寻源屡问人。回首借秋高阁上,隔年尚滞九莲因。
减字木兰花·溪山夜雨,摹董北苑
清末近现代初·程颂万
睡云刚醒。大地山河慵不整。白屋清泉。可许闲人作地仙。矮亭修竹。鸡犬为留云里宿。亦可孤蓬。藏在冥蒙不漏风。
奉和过旧宅应制
隋末唐初·上官仪
石关清晚夏,璇舆御早秋。神麾飏珠雨,仙吹响飞流。沛水祥云泛,宛郊瑞气浮。大风迎汉筑,丛烟入舜球。翠梧临凤邸,滋兰带鹤舟。偃伯歌玄化,扈跸颂王游。遗簪谬昭奖,珥笔荷恩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