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怀古
抒情
思乡
节令
动物
风雪
赞美
友情
写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施锡蕃所绘的雪帆图时的内心感受。首句“素友寒宵展画縢”以“素友”喻指雪帆图,形象地表现了在寒冷夜晚展开画卷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冷的氛围。接着,“分明呵笔欲成冰”一句,通过描述画家在寒冷中挥毫作画,笔尖仿佛要凝结成冰,进一步渲染了冬夜的寒冷与画家创作的艰辛。“添君风雪三更梦,老我江湖十载灯”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表达了对友人梦境的增添,即通过画卷激发了友人的思绪和想象;另一方面则抒发了自己多年漂泊江湖、孤灯相伴的孤独与沧桑感。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境遇的深刻体悟。“纸上归心争快马,图中冷意辟痴蝇”两句,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诗人以“归心”比喻对故乡或理想生活的向往,用“快马”象征迅速抵达的愿望,表达了内心的急切与渴望。同时,“图中冷意辟痴蝇”则以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画卷中蕴含的冷静与智慧,能够驱散世俗的纷扰和愚昧,寓意着艺术作品具有净化心灵的力量。最后,“不知此愿何由遂,拥鼻吟成恐不胜”表达了诗人对于实现心中愿望的不确定性和对创作过程的深切体验。拥鼻吟唱,既是对艺术创作的投入与沉浸,也是对自我情感的释放与表达。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艺术、自然以及人生境遇的独特感悟,充满了哲理意味和人文关怀。

黄景仁

1183首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代诗人。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乾隆四十六(1781年)被任命为县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黄景仁诗负盛名,和王昙并称“二仲”,和洪亮吉并称“二俊”,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集》、《西蠡印稿》。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猜您喜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答河南李士巽题香山寺
唐·韦应物
洛都游宦日,少年携手行。投杯起芳席,总辔振华缨。关塞有佳气,岩开伊水清。攀林憩佛寺,登高望都城。蹉跎二十载,世务各所营。兹赏长在梦,故人安得并。前岁守九江,恩诏赴咸京。因.....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次韵同年诸公环碧叙同年会(其一)
宋·陈造
天瓢挹注拱仙官,更阅诗仙锦绣端。离合不忘车笠誓,留传当并画图看。玄谭想有蛟龙听,得醉仍均客主欢。俛仰谪仙三百载,从知乐事继今难。
高宗皇帝挽词(其三)
宋·韩彦质
八秩归希有,三灵感具衣。鼎湖龙已远,汾水雁空飞。羽卫愁无色,风云惨不晖。惟馀功与德,千古叹巍巍。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