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鸿
湿
写景
抒情
秋天
寒夜
情感
思乡
动物
大雁
泪痕
孤寂

赏析

这首明代末期清朝初年的词作《谒金门·其二·寒夜》是尤侗所作,描绘了一个寂静而凄凉的寒夜场景。"人寂寂"开篇,渲染出夜晚的静谧,仿佛只有孤独的人影在默默承受着这份沉寂。"一派暮愁天色"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愁绪,暗示着天空中弥漫的阴郁气氛。"风剪轻寒落渐侧",通过"剪"字形象地描绘了寒风吹过,如同剪刀裁剪一般,将寒冷一点点洒落,营造出一种冷意侵人的感觉。"纸窗吹半黑"则写出窗户被风吹得半掩,室内光线昏暗,更显孤独与凄凉。"正对孤灯萧瑟",孤灯摇曳,灯光昏黄,与室外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萧瑟之感。"又听孤鸿嘹呖",孤鸿的叫声穿透夜空,更添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乡之情。"庭外黄花清露滴"以黄花和清露的细节,描绘出秋夜的凄清,露水滴落的声音仿佛敲击在诗人的心弦上。最后,"泪痕依样湿"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哀伤,泪痕与露珠相映,既是环境的写照,也是词人情感的流露。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寒夜孤寂的画面,情感深沉,意境悲凉。

尤侗

361首
戏曲家,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康熙誉为“老名士”。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良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梅花道人等,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于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二十二年告老归家。四十二年康熙南巡,得晋官号为侍讲,享年八十七岁。侗天才富赡,诗多新警之思,杂以谐谑,每一篇出,传诵遍人口,著述颇丰,有《西堂全集》

猜您喜欢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江汉
明·蒋主孝
江汉同流接混茫,萧萧芦荻雁南翔。姓名不到公卿府,泉石喜游君子乡。青眼昔年羞阮籍,白头今日老冯唐。思乡怀古浑閒事,酾酒椎牛兴自长。
怀净土诗(其七)
元末明初·梵琦
莲宫只在舍西头,易往无人著意修。三圣共成悲愿海,一身孤倚夕阳楼。秋阶易落梧桐叶,夜壑难藏舴艋舟。幸有玉池凫雁在,相呼相唤去来休。
子初全溪作
唐·李商隐
全溪不可到,况复尽馀醅。汉苑生春水,昆池换劫灰。战蒲知雁唼,皱月觉鱼来。清兴恭闻命,言诗未敢回。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姑苏怀古
宋·释义传
西南山水佳,清游何款款。白云无定踪,飞入长洲苑。空台谁与登,麋鹿去人远。啼月城头乌,风悲易凄断。烂开木芙蓉,寒塘弄清浅。凭虚一徘徊,西飞日何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