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
菱
曲
妾
家
五
湖
口
,
采
菱
五
湖
侧
。
玉
面
不
关
妆
,
双
眉
本
翠
色
。
日
斜
天
欲
暮
,
风
生
浪
未
息
。
宛
在
水
中
央
,
空
作
两
相
忆
。
山水田园
怀人思情
写水
自然风光
赏析
这首《采菱曲》描绘了一位女子在五湖之畔采菱的情景,充满了江南水乡的柔美与诗意。开篇“妾家五湖口,采菱五湖侧”,点明了地点,女子居住在五湖交汇之处,而她所从事的活动正是采摘菱角。这样的环境设定,立刻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仿佛读者也能感受到微风拂面,湖水轻荡的宁静与美好。接着,“玉面不关妆,双眉本翠色”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女子的外貌特征。她的面容如同玉石般纯净无瑕,无需刻意装扮就已经十分动人;双眉自然如翠,更添了几分清丽脱俗的气息。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女子的美貌,也暗示了她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如同大自然的一部分。“日斜天欲暮,风生浪未息”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的画面,太阳即将落山,天空渐渐暗淡,微风吹起,湖面上波光粼粼,似乎还未完全平静。这样的景象,既渲染了时间的流逝,也为女子的活动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忧伤与思念。最后,“宛在水中央,空作两相忆”将情感推向高潮。女子仿佛置身于水中央,与外界隔绝,只能在心中默默回忆与思念着某个人或某个地方。这种孤独而又深情的表达,让人不禁为女子的处境感到同情,同时也感受到了她内心深处的柔软与渴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位女子在自然中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远方的思念,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和艺术魅力。
费昶
17首
乡里称其才,善为乐府,又作鼓吹曲,梁武帝以为才意新拔,赐绢十匹
猜您喜欢
念奴娇·题梦西词即效其体
清·周星誉
垂虹背上,把君词一唱,万枫都笑。七十二峰眉底绿,掷得全湖杯小。天上瑶声,人间牙板,听此都暗了。老龙水底,捉来为谱长调。何事脱却缁袍,菰芦醉卧,人共江山老。闲煞斫鲸屠鳄手,.....
西江月(其四)
宋·周紫芝
发白犹敧旅枕,溪深未挂烟莎。往来苕霅意如何。应有轻鸥笑我。细算年来活计,只消一个渔舟。金鱼无分不须求。只乞鲈鱼换酒。
江上答崔宣城
唐·李白
太华三芙蓉,明星玉女峰。寻仙下西岳,陶令忽相逢。问我将何事,湍波历几重。貂裘非季子,鹤氅似王恭。谬忝燕台召,而陪郭隗踪。水流知入海,云去或从龙。树绕芦洲月,山鸣鹊镇钟。还.....
晴(其三)
清·爱新觉罗·弘历
竹风敲碎千竿玉,荷露倾馀万颗珠。閒坐水亭披飒景,夕阳明处翠峰扶。
早春大中丞同川李公见访询及陂上旧游处赋此奉简二首(其二)
明·朱睦㮮
清溪自分老渔竿,白首忻逢旧豸冠。芦叶柽华最深处,舣舟犹记昔时欢。
陈紫林以所画一鱼一刘海戏蟾寄赠兼索书匆匆作此答(其一)
清·张怀泗
松江曾记四腮鲈,万里归来老钓徒。三十六陂烟水阔,藤笺一幅墨痕孤。
古意
唐·孟郊
荡子守边戍,佳人莫相从。去来年月多,苦愁改形容。上山复下山,踏草成古踪。徒言采蘼芜,十度一不逢。鉴独是明月,识志唯寒松。井桃始开花,一见悲万重。人颜不再春,桃色有再浓。捐.....
前日出城苗犹立槁今日过兴安境上田水灌输郁然弥望有秋可必乃知贤者之政神速如此辄寄呈交代仲钦秘阁
宋·张孝祥
筒车无停轮,木枧著高格。粳稌接新润,草木丐馀泽。府公为霖手,号令行顷刻。愿持一勺水,敬往寿南伯。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