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
写景抒情
思乡
情感
山水
节令
秋天
动作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景象。开篇“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两句,即刻画出了一种萧瑟、孤寂的气氛,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清冷的秋风和漫长的夜晚带来的孤独与凄凉。接着,“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表达了诗人因思念故乡而难以入睡,夜不能寐,披衣而起,彷徨于室内外,流露出一种无处安放的焦躁与不安。“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则是诗人在夜晚漫步时,不知不觉间时间已经过去了许久,衣襟上沾满了清晨的露水,这些细节都透露出诗人的心绪难平。“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两句,通过诗人对周遭环境的观察,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宁静与诗人的孤独感。天地间,只有清水波动和明月高悬,形成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则是通过对星象的观察,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辽阔。诗人心中所思所感,与宇宙间的广博形成鲜明对比。“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两句,不仅描绘了秋夜的生动景象,更通过草虫的鸣叫和孤雁的南飞,传达了一种生命力的渺小与无常,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哀伤。“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直接流露了诗人的怀乡之情。郁郁的悲思和绵绵的情感,都指向了一种深沉而持久的情愫。“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逃离现实世界,如鸟般获得翅膀自由飞翔的愿望,同时也希望能够像渡河一样解决眼前的困境,但却找不到一座桥梁。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内心冲突与渴望。最后,“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则是诗人对着夜风长叹,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释放,更是精神上的一种解脱。这里的“断绝我中肠”,既可以理解为内心深处的痛苦,也许暗示了一种决绝与放弃的情感态度。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怀乡之情和对自由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独、无助甚至是悲观的情感色彩。

曹丕

55首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击败了其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曹丕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220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号文帝,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葬于首阳陵。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他在位期间,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汉朝在西域的设置。除军政以外,自幼好文学,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去世后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为文皇帝,葬于首阳陵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秋浦歌十七首(其六)
唐·李白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悼亡五首(其四)
清·缪徵甲
秋风??赋归来,片刻愁颜强自开。检点征衣亲薄浣,料量冬学苦频催。离方五日缘偏断,闰到重阳梦不回。最惨弥留前半夕,寒衾欲寄手还裁。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