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
怀
怀
寿
悼亡
怀古
抒情
思乡
忧思
动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切的怀旧和哀伤之情。诗人通过对室内陈设的观察,感受到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无常。"仰瞻帷幕,俯察几筵"一句,显示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细致关注,这种关注透露出一种寻找过去痕迹的心情。随后的"其物如故, 其人不存"则直接表达了物留人散的哀愁。接下来的"神灵倏忽,弃我遐迁"可能是在喻指时间的流逝和命运的无常,其中"神灵"一词增添了一种超自然力量对个人命运的影响感。紧接着的"靡瞻靡恃,泣涕连连"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哀伤和眼泪纵横的写照。在描绘自然景象时,如"呦呦游鹿,衔草鸣麑。翩翩飞鸟,挟子巢栖"等句中,诗人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同时也映照出个人孤独无伴的境况。最后几句"我独孤茕,怀此百离。忧心孔疚,莫我能知"则是对自己孤独状态的深刻体验和内心忧虑的表达。而"人亦有言,忧令人老。嗟我白发,生一何早"则是在感慨人生的苦短和忧愁如何加速了时光流逝,连带着头发变白这一生理变化。整首诗通过对室内景物的回忆、对自然界的观察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写,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哀愁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刻体会,以及对于个人的孤独与忧虑的情感宣泄。

曹丕

55首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击败了其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曹丕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220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号文帝,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葬于首阳陵。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他在位期间,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汉朝在西域的设置。除军政以外,自幼好文学,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去世后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为文皇帝,葬于首阳陵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怀刘京叔
元·曹之谦
奕世金兰契,于今只有君。英才殊落落,馀子漫纷纷。一别几春草,相思空暮云。何时展良觌,把酒共论文。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