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
灵
山
应
田
叟
湖
南
无
村
落
,
山
舍
多
黄
茆
。
淳
朴
如
太
古
,
其
人
居
鸟
巢
。
牧
童
唱
巴
歌
,
野
老
亦
献
嘲
。
泊
舟
问
溪
口
,
言
语
皆
哑
咬
。
土
俗
不
尚
农
,
岂
暇
论
肥
硗
。
莫
徭
射
禽
兽
,
浮
客
烹
鱼
鲛
。
余
亦
罘
罝
人
,
获
麋
今
尚
苞
。
敬
君
中
国
来
,
愿
以
充
其
庖
。
日
入
闻
虎
斗
,
空
山
满
咆
哮
。
怀
人
虽
共
安
,
异
域
终
难
交
。
白
水
可
洗
心
,
采
薇
可
为
肴
。
曳
策
背
落
日
,
江
风
鸣
梢
梢
。
写景
田园
情感
思乡
怀古
山水
动物
虎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湖南乡村的生动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当地居民生活方式的细腻描述,展现了一个与世隔绝、返璞归真的田园风光。诗人以其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将这种淳朴的生活状态和自己的人生体验相结合,抒发了对自然和简单生活方式的向往。首句“湖南无村落,山舍多黄茆”即设定了一种偏远而宁静的氛围。黄茆常生长于荒废之地,这里用来形容那些不为人知的山中小屋,给人一种隐逸自在的感觉。“淳朴如太古,其人居鸟巢”则进一步描绘了当地人的生活状态,他们像远古的人们一样纯真无瑕,甚至连住所都与自然融为一体,如同居住在树上一般。接下来的几句“牧童唱巴歌,野老亦献嘲。泊舟问溪口,言语皆哑咬”展示了当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他们的生活节奏缓慢,而语言也带有独特的地方口音。“土俗不尚农,岂暇论肥硗。莫徭射禽兽,浮客烹鱼鲛”则揭示了当地人对土地和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他们并不追求过度开发,而是保持着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余亦罘罝人,获麋今尚苞。敬君中国来,愿以充其庖”表达了诗人的自我定位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情感寄托,他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像当地人一样自然无为,同时也希望能与来自中原的朋友分享这种宁静美好的生活。“日入闻虎斗,空山满咆哮”则是在晚上听到山林中的野兽吼叫声,这种声音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增添了一份神秘和力量。最后,“怀人虽共安,异域终难交。白水可洗心,采薇可为肴。曳策背落日,江风鸣梢梢”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虽然身处异乡,但依然能够在大自然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和生活上的满足。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湖南山区生活的观察和感受,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常建
55首
常建,籍贯邢州(根据墓碑记载),后游历长安(现在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字号不详。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天宝中,曾任盱眙尉。常建的现存文学作品不多,其中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著名。唐代诗人,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