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情感
忧民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古代人民修建水利工程和迁徙生活场景的诗。开篇便以“新渠之民,自淮及潭”勾勒出一幅壮阔的画面,展示了人民在新开挖的河道两岸从事劳作的情形,范围横跨淮水至潭水,显示工程规模宏大。紧接着,“挈其妇姑,或走而颠”则描绘出人们携带家眷迁徙的艰辛场景,其中“挈”字生动表现了人们手臂下承载着家庭成员的情形,而“或走而颠”则透露出这过程中的不稳定与困苦。诗人接着转向“王命赵侯,宥我新民”,这里的“王命”指代君主的命令,“赵侯”可能是受命负责此项工程的官员,“宥”字有宽容、安抚之意,从而展现出上层对于新迁徙百姓的关怀与安置。最后,“无与王事,以讫七年”则表明这场迁徙运动不涉及朝政大事,并且持续了整整七年,显示出国家对此项工程的长期规划和坚持。苏轼作为北宋时期的文学大家,其诗作常融合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个人的情感体验。这首《新渠诗》不仅记录了一段历史事件,更通过精妙的笔触,展现了古代人民的生活状态及国家治理的手法。

苏轼

3227首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