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
怀乡
抒情
记梦
写景
写人
写地点
亲情
明年计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佛学的探索。开篇"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对故土文化语言的怀念,以及时光易逝,世事难以永恒的感慨。接着"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则是说在蜀地老僧的长时间谈论中,诗人仿佛感觉到那著名的峨眉山如同被青翠的云雾洗净了一般,这里融合了自然美景与禅宗文化的意境。第三句"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表达了诗人对佛学的敬仰和自谦,觉得自己的理解远不及师父深邃,只能在文字中寻找片段的启示。结尾两句"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未来计划——前往天台山采药,并希望能够将自己的诗篇遍布于浙江东部地区,展现出一份对文学创作的渴望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故乡、佛学以及个人志业的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心世界。

苏轼

3227首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您喜欢

弘治改元有感
明·吕㦂
我生正统末,十九干天阍。尚倚大臣子,深承宪皇恩。供奉馀二纪,典牧滁山原。曷忧去国远,抱此涓埃存。奈何及四十,目睹四改元。有鬓早潘皓,无闻蹈丘言。今上挺神圣,百灵聿骏奔。华.....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
宋·苏轼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孟光寿日
元·曹伯启
七十神舆合暂停,归来高枕梦初醒。人情似减当时暖,山色还添近日青。诗礼有功湔后虑,儿孙无恙赖先灵。一尊对酌春将暮,松竹当窗月在庭。
梦中吟
明·钟芳
高楼昼捲珍珠箔,情漠漠,佳人睡起罗衫薄。一双语燕挟春娇,傍人飞过香泥落。
谒金门(其二)
唐·冯延巳
杨柳陌,宝马嘶空无迹。新著荷衣人未识,年年江海客。梦觉巫山春色,醉眼飞花狼藉。起舞不辞无气力,爱君吹玉笛。
次韵次公(其二)
宋·韩淲
山人常抱白云眠,梦想云林竹树边。恨不一杯同卜夜,情知七字独吟天。由来里社无非旧,细数交游有是贤。茗事肯随人共煮,樵渔真足豁忧煎。
苦忆
明·全大震
久作无家梦,何堪两地身。小驹丝系命,祖母鬓吹银。霜气催归兴,灯花绐喜神。故园当菜熟,堂上是何人。
见月行
明·谢肃
悠悠异乡人,望望故乡月。四十二回天上圆,回回见月归心折。我家高堂临海城,阿母向天看月行。月行若照儿行处,应念白发增新明。少妇持杯月中立,劝姑赏月还暗泣。良人在远妇独眠,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