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
秋天写景
咏物写景
怀旧抒情
记梦
月夜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题名《台头寺步月得》。诗中描绘了一幅静谧优美的夜景图:风吹河汉扫微云,步屧中庭月趁人。这里,作者捕捉到了月光下庭院中的清幽气氛。"风吹河汉"象征着天空的辽阔与深远,"扫微云"则显示了月亮的明净。"步屧中庭月趁人"表达了夜晚漫步时,感觉到月光似乎在追随自己一般。浥浥炉香初泛夜,离离花影欲摇春。这一句,诗人通过对室内炉香和外面花影的描写,传递出季节转换的微妙感受。"浥浥炉香"形象地表达了温暖与安逸的生活情趣,而"初泛夜"则指夜色渐浓,炉香更加迷人。"离离花影"中"离离"二字生动地描绘出春意萌动时花枝摇曳的情景,"欲摇春"则预示着春天的来临。遥知金阙同清景,想见毡车辗暗尘。这两句诗表达了对远方美好风光的怀念和向往。"遥知金阙同清景"中"遥知"表明了作者对远处美丽景致的深刻理解和感受,"金阙"可能指的是皇宫或其他高大建筑,"同清景"则强调了与自己当前所在环境相同的清净之意。"想见毡车辗暗尘"里,"毡车"是古代北方民族使用的一种交通工具,"辗暗尘"形象地描绘出车轮滚动时扬起的尘土,这两字生动传神,展现了诗人对远方故土的深切思念。回首旧游真是梦,一簪华发岸纶巾。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感慨。"回首旧游真是梦"通过"回首"展现出一种怀旧的心态,"真是梦"则透露出对往昔美妙旅行的缅怀和不舍,似乎一切如同一场梦境。"一簪华发岸纶巾"中的"簪"是古代妇女用来束发的饰物,而"华发"二字描绘出头发的乌黑浓密,"岸纶巾"则可能象征着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和留恋。整首诗通过对夜景、室内外环境、怀旧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与艺术风格。

苏轼

3227首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您喜欢

初秋
宋·陆游
湿萤相逐照高栋,又见一年风露秋。流落江湖常踽踽,扫平河洛转悠悠。簿书终日了官事,尊酒何时宽客愁。拟倩天风吹梦去,浩歌起舞散花楼。
舟中杂感二首(其一)
明末清初·徐倬
高秋一叶下梧桐,有客扬帆夕照中。多病百年兼恨别,依人千里自途穷。沧江白露鱼龙夜,冷月黄沙草木风。老去休思空冀北,曰归终拟侩墙东。
秋暮寄怀孟畹
明·黄淑德
孤馆萧条落叶红,故人遥隔水云东。追思往事浑如梦,转觉豪华总是空。径草乱垂犹带露,庭花渐老不禁风。愁怀缕缕凭谁诉,閒倚阑干数断鸿。
丁香结·秋日梨花,再和君特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金屋多娇,玉容无主,心事看秋如醉。正雨酥云腻。有素月、漫约黄昏临砌。送春余艳在,流尘溅、泪痕暗里。婵娟俱冷,也要数点微微雪意。何似。懒困倚东阑,拚却良辰自睡。故国青旗,深.....
秋江钓者
明·潘德元
江湖最乐是渔翁,何地无天着钓篷。见惯白鸥浑不避,一丝晴飏蓼花风。
渔家傲·新秋即事和云臣韵二首(其一)
清·陈维崧
蜩响才将馀火送,砧声又迫秋情动。天上双丸谁播弄。閒愁重,人间白发凭伊种。一枕瑶妃斟绿瓮,骖鸾翳鹤群真哄。觉后匡床无与共。真成梦,乱云封却华阳洞。
初秋偶閒
清·爱新觉罗·弘历
几馀赢得片时閒,镜彻波光黛染山。风挟秋来偏拂袖,花因暑退亦开颜。龙蟠户牖松千尺,琴响阶除水一湾。肯逐物华临别院,徘徊独立忆民艰。
又绝句
宋·韩维
芙蓉落尽荷叶黄,西风测测梧桐凉。岁登讼息休吏早,林间独坐歌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