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
写景
情感
思乡
春光
咏物
赞美
地点

赏析

此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语言流畅,意境深远。首句“何逊扬州又几年”即设立了时间与空间的双重悬念,引出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追问,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官梅诗兴故依然"中的“官梅”意指官府中的梅花,而“诗兴”则显示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不减。这里的“故依然”表明尽管时间流转,但一些东西仍旧如昔日一般,这既是对过去美好记忆的珍视,也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坚持和不变。"何人可复间季孟,与子不妨中圣贤"一句,则引出了古代圣贤之辈,如孔子的弟子季孙、孟孙等。这里的“何人”表达了一种对古人智慧和品德的向往,而“可复间”则是在探讨如何能达到或接近那些伟大人物的境界。“与子不妨中圣贤”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和道德修养的尊崇。"卜筑君方淮上郡,归心我已剑南川"这两句,则描绘出诗人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卜筑君方淮上郡”中的“卜筑”可能是指某种居所的选择或建造,而“淮上郡”则是一个地理概念,代表着中原文化圈以外的区域。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在物质空间上的某种安排或计划。"归心我已剑南川"一句,则透露出诗人的内心已经回到了一片宁静的自然之中。“剑南川”是指四川地区,这里的“归心”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向往和愿望。"此身正似蚕将老,更尽春光一再眠"最后两句,通过生动的比喻,表现出诗人的感慨与无奈。“此身正似蚕将老”中的“蚕将老”,形象地描绘了生命即将结束的状态,这里的“此身”则是诗人对自己生命过程的一种自我反思。"更尽春光一再眠"则是在面对生命有限和时光易逝的情况下,诗人所表现出的无奈与放纵。这里的“更尽”意味着继续享受或消耗,而“春光”象征着美好而短暂的生命时光,“一再眠”则是面对现实无法改变,只能顺其自然的态度。总体来说,此诗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回顾与比较,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个人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深刻感悟,以及面对生命有限时所持有的豁达态度。

苏轼

3227首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您喜欢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